一封绝密情报挽救10万红军

 

  四

 

  项与年拿到情报后深感事关重大,于是立即与秘密党员刘亚佛、卢志英商量。大家认为,这份情报太重要了,不能有一点闪失,决定由项与年本人亲自将情报送出去。这也是考虑到中央苏区一带的老百姓大都是客家人,而项与年会讲客家话,路上便于掩护。

 

  3人连夜把情报上的敌兵力部署、火力配系、进攻计划、指挥机构设置等要点用密写药水逐一写在4本学生字典上,直到天色吐白才将整个“铁桶计划”密写完毕。接着,又对沿途敌情进行分析,选择了一条较为快速、安全到达苏区的路线:由南昌乘车到吉安,进入泰和,再从山区直插兴国、于都到达瑞金。就这样,项与年装扮成教书先生带上绝密情报出发了。

 

  项与年(1896年—1978年),原名项廷椿,福建省连城县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被党派往国外在华侨中开展工人运动。1927年回国后从事党的秘密活动,后进入中央特科“红队”工作。

 

  党中央机关迁往中央苏区后,项与年留在上海担任与苏区的秘密情报联络工作。当党派人随莫雄打入敌营时,他又化名“梁明德”,担任莫雄保安司令部机要秘书。

 

  项与年带着情报进入泰和县山区后,发现敌情远比预想的严重,每个村子都驻有“进剿”的敌军,进出苏区的所有道路都被严密封锁,发现可疑之人就立即逮捕。项与年只好在山林中穿行露宿,以少量干粮和野果山泉充饥。经多天艰难跋涉,38岁的项与年变得骨瘦如柴、满脸胡须,完全失去了过去的模样。当他到达兴国后,发现敌人封锁更加严密,每个村子都修有碉堡,各路口均有哨卡,青壮年刚一接近,就立刻被当作“赤匪侦探”抓走。项与年只得再回到山里寻找时机。眼看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心急如焚的项与年决定不能再等了,哪怕是早一天送到情报,党中央也能早一点做出应对的准备。情急之下,项与年想出一个办法,他从地上抓起一块石头敲下了自己的4颗门牙。

 

  第二天,双腮已经严重肿胀的项与年,面部变得狰狞吓人,头发像蒿草一样蓬乱,衣服也早已被荆棘刮得破烂不堪,完全成了一个蓬头垢面、让人厌恶的老叫花子。他忍着疼痛将4本密写字典藏在满是污秽的袋子里,上面放上乞讨来的发馊食物,赤着双脚下了山。沿途敌军哨兵见了,很远就捂住鼻子将他赶走。在这样的伪装下,项与年终于穿过层层封锁,跋涉数天于10月7日到达瑞金。

 

  当劳累过度的项与年看到持枪的红军战士时,竟然一屁股坐到地上,他扬着手,用力说:“我要见周恩来……”

 

  红军战士有些迷惑:“你?你要见周副主席?”他们实在想像不出,这样一个浑身散发着臭味的老乞丐,会知道周恩来!一个干部模样的红军问:“你是干什么的?你怎么知道周副主席?”

 

  老乞丐说:“我是地下党员,有重要事情要见周恩来……”红军干部听他这样说,立即把他带回阵地,转送到团部、师部。师部设在一栋民房里,忙碌的师首长很快给驻于都的中央军委作战值班室打电话请示。值班室的参谋问,他叫什么名字?

 

  师首长转头问:“你叫什么名字?”

 

  老乞丐说:“我叫项与年。”

 

  不大功夫,作战值班室来了电话:“立即将项与年送来,周副主席要尽快见到他。”师首长感到事关重大,立即命令牵来两匹马,派出一名干部,将项与年送往于都中央军委驻地,来到周恩来面前。

 

  周恩来看到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项与年,大吃一惊,忙问:“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项与年无力地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哆嗦着将4本密写字典从贴身的衣袋中掏出,递给周恩来。

 

  在听完项与年的汇报后,周恩来马上命令红军作战情报部门将4本密写字典复原成文字图表,认真进行分析研究。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