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刘秀建立东汉的女性并非阴丽华:功臣宿将只认她

 

  总之,以上诸多因素,使得东汉首任皇后是郭圣通,而非阴丽华。

 

  建武十七年(41年),郭圣通被废。在剧中,“过家”的所作所为,卑劣手段,实在是千夫所指被,废后位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历史上,这些卑劣的手段均是不存在的。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郭圣通被废呢?

 

  尽管刘秀早期对郭圣通并不厌恶,且宠爱有加。但刘、郭二人的结合从根本上说,是地地道道的政治婚姻。当这些现实因素不再存在,维系刘、郭关系的根本也就动摇瓦解了。到了建武十七年(41年)底,天下统一,国家安定。通过“退功臣进文吏”,设尚书台,打击地方豪强,刘秀已经牢牢掌握大权,已经能够控制废后易储,国本动摇造成的政治影响。维系刘、郭关系的根基便不复存在。

 

  尽管如此,也不意味着郭圣通一定被废。

 

  实际上,郭圣通担任皇后17年,并无“大过”,刘秀废后的理由也不是很充分。《后汉书》说:“其后,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十七年,遂废为中山王太后。”郭圣通因“宠稍衰”而“数怀怨怼”,自然招致刘秀的更加远离。而阴丽华与刘秀结于微贱之时,以“坚辞不受”表现出豁达的胸襟,又与刘秀的感情长期保持着温度。总的来讲,还是刘秀个人感情因素起了很大作用。

 

  此外,此次易后也有政治上的考虑。“南阳集团”与“河北集团”是刘秀得以建国的的两大力量,从血缘与感情上讲,刘秀当然更加信任与依赖“南阳集团”。但在建国初期,“河北集团”明显占据上风,是刘秀最主要的依靠。随着天下统一,国家安定,早期的“河北集团”则逐渐退出了舞台,“南阳集团”(加上河西的“窦融集团”)成为刘秀治国的主要力量。郭圣通的命运当然受此影响。

 

  也正是因为刘秀废后理由并不十分充分,郭圣通被废后,郭家得到了大量补偿。郭圣通得到了“王太后”身份。到了建武二十年(44年),“中山王辅(郭圣通之子)复徙封沛王,后(郭圣通)为沛太后。况(郭圣通之弟郭况)迁大鸿胪。帝数幸其第,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缣帛,丰盛莫比,京师号况家为金穴。二十六年,后母郭主薨,帝亲临丧送葬,百官大会,遣使者迎昌(郭圣通父亲)丧柩,与主合葬,追赠昌阳安侯印绶,谥曰思侯”。郭圣通的从兄第郭竟、郭匡被赐侯爵,就连郭姓的女婿陈茂都被封侯。郭家不仅在建武一朝,在后来的明帝、章帝时代,都长期保持了显赫的地位,尊贵无比。

 

  阴丽华被立皇后,刘秀下令“不得上寿称庆”。至此,满朝无声。

 

  电视剧的上述篡改与虚构是为了提升阴丽华与刘秀的个人形象,以符合作品的主题,同时也是为了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价值观。诸如:不含杂质的纯真爱情;糟糠之妻不可弃;夫妻之间有难同担,有福同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等。但是,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有责任让广大民众了解真相,还原真实的历史形象,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