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变成十四年抗战意义何在?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在上海挑衅引发局部战争,时间长达一个多月。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这就是著名的“一二八事变”。事变发生后,驻扎上海的十九路军和奉命驰援的第五军与日军浴血奋战。虽然一二八事变以国际调处下中日双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结束,但事变中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也避免重蹈九一八覆辙。

 

  日军占领在东北三省后并不满足,1933年1月1日又出兵进攻热河。由于热河驻军未作任何抵抗,仅十余天时间,省会承德即被日军占领。随后日军继续向长城各口进攻,中国军队奋起反抗,西北军二十九军在喜峰口,中央军第五军在古北口,晋绥军三十二军在冷口分别于日军展开正面激战。付出了重大牺牲,也给日军造成了可观的杀伤。虽然最终中国军队实力有限,不得不签订妥协的《塘沽协定》,但前线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无疑不应被遗忘。

 

  今天,“八年抗战”变成“十四年抗战”,缅怀不忘东北抗联、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等局部战争中为抵抗日本侵略牺牲的烈士,是应有之意。

 
历史揭秘,历史趣闻,中国现代史,14年抗战,抗战八年变为十四年

  在长城奋勇反抗侵略者的中国军队,正是他们的事迹让长城升华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

  九一八到七七的六年是中国民众国家意识形成的过程

 

  九一八之后蒋介石在日记里记载道:“昨晚闻倭寇无故攻击我沈阳兵工厂,并占领我营房。顷又占领我沈阳与长春,并占领牛庄消息。是其欲乘粤逆叛变之时,内部分裂,而侵略东省矣。内乱不止,叛逆毫无悔祸之心,国民亦无爱国之心,社会无组织,政府不健全。”

 

  蒋介石的感叹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当时中国实际状况的反应。此时距离辛亥革命不过一代人左右的时间。中国人刚刚从过去的帝皇专制系统下脱离,距离近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依旧还有距离。可能有人无法分辨这两者的区别,简而言之就是在古代是“家天下”的社会,古人信条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因此帝皇们拥有无上权力的同时“国之兴亡,肉食者谋之”。普通的老百姓只需要当好兵,纳好粮,交完税剩下的就没有关系了--这就是所谓的“国家兴亡,匹夫无责”,只有遇到剃发易服这种“亡天下”的情况才是“匹夫有责”,需要全民起来抵抗的。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中下阶级的民众是“麻木”的,而人心又是天然利己的,国家既然是一家的“家天下”,那么我为何要管“闲事”?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