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漩涡中的徐晓冬:试图通过“打假”的方式成为“弄潮儿” 却落入无所适从的境地

  徐晓冬在台下与参赛的学员们合影留念,一一握别。在台上,他则是嬉笑怒骂,熟悉观众的所有“嗨点”,也经常拿选手开涮,问编剧是否写垃圾影视剧,问餐饮店老板是否掺地沟油,也问古玩店老板是否会卖假古董。

  做解说的时候,徐晓冬负责为比赛加入种种桥段。观众们喜欢弱者的逆转,也喜欢“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便有了斯文的编剧打败一米九的选手,40岁的古玩店老板与同样年届不惑的餐饮店老板为争抢一个女人而登上擂台“一决雌雄”,私底下他们却都是朋友。

  但徐晓冬也强调,这个擂台没有任何“假拳”的存在,因为“不值当,门票只有10块钱”。

  最让徐晓冬得意的是他设立的“四人对打”比赛。这样几乎没有任何规则的乱战让这些不喜欢约束的观众大呼过瘾,整晚的比赛也达到了高潮

  在这个地下世界里,同样不喜欢规则的徐晓冬如鱼得水,跟所有人称兄道弟,但内心或许也有些不甘。对他而言,汇集三教九流并且崇尚道义的江湖的确存在,但他心心念念的那个“武林”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文化和象征资本的漩涡。他试图通过“打假”的方式为自己创造进入这个“大世界”的捷径,成为“弄潮儿”,却发现自己轻易就落入了无所适从的境地。

  喧哗都已暂时散去。已经是晚上10点,徐晓冬从地下二层的拳馆里走出来,驱车回家。一个年轻的好友正好顺路,也搭他的车。“会起来的,咱们回见。”他最后对记者说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