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漩涡中的徐晓冬:试图通过“打假”的方式成为“弄潮儿” 却落入无所适从的境地

  “徐晓冬在业余格斗选手中还是很有水平的,只是没有得到好的机会。”声称多年前与徐晓冬有过接触的武术搏击推广者刘恒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也认为,徐晓冬的确算是最早接触MMA(综合格斗)的人之一,但推广MMA“第一人”的称号就有些自封的成分了。“另外很可惜的一点是,徐晓冬受教育水平不高,这也影响了他的格局。”

  如今,在徐晓冬所在拳馆的宣传页上,依然可以看到对他的一系列介绍,包括“国家一级运动员”“国家特级教练员”等。很多拳馆里的学员也相信徐晓冬的水平,偶尔也会私下里聚在一起谈论,“冬哥打那些职业运动员,可以跟切菜一样。”

  对于徐晓冬,很多接触过他的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直爽”。“虽然冬哥平时脏话也比较多,但瑕不掩瑜,特别真实。”学员郭海文这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正是这样的性格让徐晓冬有了很多“铁杆粉丝”。而在此前的事件中,他在媒体与自我营销的合力下成了众矢之的。“不狂怎么会有更多的粉丝呢?”他那时候还不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颇为自得地对媒体这样坦然承认。

  而在被封杀之后,依然有很多支持者试图联系徐晓冬,这也让个别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一时间,微信上多了好几个自称是徐晓冬的账号,同样的头像与说话方式让人真假难辨。这些“假徐晓冬”们声称有粉丝群,入群需要交纳会费。

  “说真话有危险的年代,你的打赏是晓冬继续坚持的动力。”自称徐晓冬的人在微信上说。“我现在就算没工作,也不会伸手要钱,要钱的都是骗子!”徐晓冬只好在朋友圈上说明,提醒支持者们不要上当。

武林漩涡中的徐晓冬,徐晓冬,徐晓冬的真与假,

  5月5日,徐晓冬在临时说明会上接受媒体采访。

  的确存在江湖, 但并没有所谓的武林世界

  在遭遇一系列变故之后,徐晓冬只好将精力投入到更实际一些的工作中,比如担任私教,也会去上MMA的大课,每周五则担任格斗比赛的解说员。

  “你们下次在标题里就这样写,‘神秘人出现’,不要提我徐晓冬的名字。”人群散去之后,徐晓冬摘下了道具头盔,私下跟直播平台的工作人员商量。对方将今晚格斗比赛的直播放到了首页推荐区,观看人数在5万左右。

  这时候,擂台上方的标语突然掉了下来,徐晓冬立刻招呼人挂上去。虽然号称是全北京最好的拳馆,这个处于地下室的俱乐部仍然显得有些逼仄。

  这里的学员来自各个职业。“据我所知,从程序员到纹身师,从餐饮店老板到卖古玩的,还有幼师和设计师,各行各业都有。”学员郭海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他本身是一名影视编剧,参加格斗比赛是为了圆“一个爷们儿的英雄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