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项羽鸿门宴上杀死刘邦 能否保住霸业?

 

  事实上,项伯为项羽集团考虑,其上述言行也有充分的理由。还在楚怀王熊心派刘、项等人出征攻秦之前,就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在此后的征战过程中,项羽连遇苦战,而刘邦没有遇到秦军主力,故先于项入关。按照约定,刘邦派兵把住函谷关拒诸侯本无可厚非。项羽派兵攻关,其实理亏,如果得势不饶人,进攻刘邦主力的话,就等于抛弃了之前的承诺,有可能遭到诸侯的反对。项羽率领入关的大军虽有40万人,但其中多数为诸侯的部队,自己的嫡系并不多。一旦诸侯因疑惧,转而联合刘邦对付项羽,双方的兵力对比马上倒过来。同时,刘邦深得关中民心,而项羽不久前在新安坑杀秦降卒20万,关中民众恨之入骨,故而项羽若在关中地区对刘邦和诸侯军队同时开战,得不到当地人民的支持,将非常被动。因此,项羽的当务之急不是打刘邦,而是先安抚好诸侯。由此可见,项伯去劝张良离开刘邦,并不仅仅因为张良是自己的故交。更重要的是,张良是韩王成的代表,如果离开刘邦,就意味着韩王成与刘邦划清了界限。这样,既孤立了刘邦集团,又向诸侯表明项羽集团无意与之为敌,进而争取他们支持项羽或保持中立。然而,由于张良坚持与刘邦共进退,项伯的如意算盘没有成功。而刘邦表现出来的恭敬态度使项羽失去了进攻刘邦的借口。因此,对于项伯的劝告,项羽不能不仔细斟酌。

 
历史揭秘,历史趣闻,中国古代史,鸿门宴,项羽鸿门宴

  《史记·项羽本纪》

  对于刘邦,项羽并非没有戒心。鸿门宴之后分封诸侯,项羽为防止刘邦复起,故意给他下绊子,就是明证。可是,对项羽来说,这个时候仓促对刘邦动武,不仅要顾虑随自己入关的诸侯的反应,还要考虑另外一个大问题——自己的后方。楚怀王熊心虽是项羽的叔父项梁立的一个傀儡,但远非后世认为的那么“听话”。就在两年前,项梁败死于定陶。楚怀王乘机将楚军各部全部收入麾下,并积极拉拢楚将中的实力派,先后任命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刘邦为砀郡长并进封武安侯。另外,他还采取各种措施压制项羽,防止其复起。在定陶大破楚军后,秦国大将章邯挟战胜之威,挥师攻赵。赵王歇求救于楚。楚怀王派刘邦西征关中,并与诸将约好先占关中者为王。项羽遂主动请缨与刘邦同行。但楚怀王以项羽之前在襄城搞过大屠杀,无法安抚秦民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并派他作为救赵统帅上将军宋义的副将去巨鹿一带与秦军主力作战。无形之中,楚怀王、宋义和刘邦在压制项家复起这个问题上,成了一根藤上的蚂蚱。在援救赵国的途中,宋义故意在安阳逗留不进达46天之久,并派儿子宋襄去与项家矛盾较深的齐国做相国,其目的当然不言自明了。尽管此后项羽奋起反击,诛杀宋义父子,逼迫楚怀王封自己为上将军,大败秦兵于巨鹿,收伏诸侯军,招降章邯,打出一系列精彩的组合拳,还是无法阻止刘邦捷足先登。在刘邦先占关中的情况下,项羽若贸然与之大打出手,楚怀王大可以借口项羽违反誓约,号召天下讨伐这个言而无信的“不义之徒”。这对项羽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后方全无保障,兵源、粮饷、夫役有中断的危险,他纵是天将下凡,也不敢保证能操胜券。

 
历史揭秘,历史趣闻,中国古代史,鸿门宴,项羽鸿门宴

  鸿门宴

  既然项羽不敢轻启战端,刘邦亲自去见项羽是不是多此一举呢?当然不是。对于刘邦来说,项羽头脑发热,进行军事冒险的可能并非完全没有。项羽毕竟能征惯战,诸侯的态度还在两可之间,而刘邦自己的部队又新败于函谷关,真打起来,凶多吉少。他必须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以博得诸侯的同情,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从而制止战争的爆发。所以,刘邦及其亲信在鸿门宴上对项羽表现得极为谦恭。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