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汉”啥下场?200万大军把侵略者变附属国

  公元前135~前134年,年轻的汉武帝刘彻统治下的汉朝廷就对匈奴政策发生了争论。应当如何处理和匈奴的关系?是否应该继续和亲政策?还是在维持了半个世纪的和平之后首次动用武力?

  鸽派官员认为和匈奴开战毫无胜算。其中一人以汉武帝的曾祖父汉高祖曾经遭到的惨败为例,劝谏汉武帝不可轻易开战:匈奴轻疾之兵也,至如飚风,云如流电,居处无常,难得而制……得其地不可以耕而食也,得其人不可役而畜也。……疲弊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但更加强硬的鹰派官员则认为与匈奴议和是没用的,因为匈奴无信。其中一人指出对匈奴开战“若以强弩溃痈疽”。其他人也认为汉朝应该“一统宇内”,使“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域,舟车不通,人迹罕至……垂仁义之统”。

  汉武帝当时只有21岁,成为皇帝也只有五年。他是汉景帝的第十子,武帝出生时他的母亲只不过是个地位中等的嫔妃。但是其母通过宫廷斗争成功地取代了前任皇后,并为自己的儿子赢得了皇位。汉武帝在即位之初由皇太后垂帘听政。汉武帝同时还是双性恋,他的一个男宠被皇太后处决,另有一个男宠因为嫉妒而自杀。由于成长在充斥着宫廷阴谋的环境里,汉武帝养成了残忍霸道的性格。他曾处决七个宰相中的五个,数名子女和嫔妃都因为被其怀疑谋反而被杀。汉武帝渴望为自己的臣民构建一个安全的乐土,同时也为了洗雪曾祖父汉高祖当年战败的耻辱,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远征匈奴。

  汉武帝知道,想要发动进攻的先决条件是集结足够的马匹,这样才能捕捉到飘忽不定的匈奴人。为此,汉朝在边境附近设立了马监,后来又劳师远征,深入今日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以夺取良马。汉朝一边搜罗马匹,一边扩充骑兵,为此一些士兵甚至身着“胡服”,穿着与传统中华服饰截然不同的裤子和短上衣。汉武帝还广泛结交与匈奴相邻的民族,把吸纳这些民族的骑士补充汉朝骑兵作为一项长期政策,采取和罗马类似的“以夷制夷”政策。

  这只是汉军所经历的大变革中的一部分,此时的汉军人数已经达到了70万。由于大批军队需要深入敌境长时间作战,因此征募农民服役一到两年的制度根本无法发挥作用——连训练他们掌握骑术或操弩的时间都不够。从此,按照历史学家鲁威仪(Mark Edward Lewis)的说法,军队中开始充斥着“职业军人、游侠和罪犯”。同时代的罗马军队由于同样的原因也在发生着同样的变革——为了帝国整体的稳定,不可能再依靠临时征召的务农平民来讨伐劲敌。为了应对游击式武装的威胁,职业军队在同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应运而生。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军队深入匈奴腹地,汉军取得了一些小胜,斩杀了不少人口。但是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军队一样,以大规模机动的战术对付游牧武装,很难消灭行动无常、飘忽不定的匈奴人。汉武帝为了消灭匈奴,倾尽国力,以致“天下疲敝”。发动一次远征就可能消耗大半年的岁入。司马迁写道,几年之内“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导致“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抏弊以巧法”。由于货币贬值,汉武帝不得不斩杀鹿苑中的白鹿,以其皮为“币”。

历史揭秘,历史趣闻,中国古代史,汉朝军事力量

  在讨伐匈奴的战争中遭到了两次挫折之后,汉武帝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锐气(三年之后汉武帝驾崩),公元前90年汉朝最终放弃了对匈奴的远征,转入收缩防御,用修筑长城等手段阻止外族的入侵。在此前的四十年时间里,汉朝总共动员了超过200万大军和1000万后勤人员,对匈奴及其仆从国发动了21次单独的进攻作战。汉军的进攻大大拓展了汉朝的疆域,但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战争的结果更多地局限于表面意义。匈奴被迫同意作为天朝的“属国”,但是汉朝向匈奴回馈的“赐予”要比匈奴的贡品价值丰厚得多。汉朝继续对匈奴执行绥靖政策,只不过名义上要比以前好听得多。

  匈奴最后也彻底瓦解了,但主要原因是公元前57年和公元48年的两场内战而非外部压力。许多匈奴人南下逃入汉朝境内,其他人则一路向西迁徙,根据某种说法,这些匈奴人后来逐渐演变成导致罗马帝国崩溃的匈人。

  匈奴人并未攻灭汉朝,但这也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只是对掠夺感兴趣,而不是多占土地或推翻某个王朝。可能是因为匈奴人的野心不是那么膨胀,所以他们比西方所熟知的蒙古帝国和匈人帝国等其他游牧民族建立的帝国存活得更久。匈奴人统治草原达250年之久,而他们给南边邻居造成威胁的时间则长达500年。中原王朝对匈奴战争的挫败再次证明了,无论是东方军队还是西方军队,他们面对游击式战术都遇到了困难。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