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忆知青岁月:曾给村里妇女儿童开“逃春荒”证明

谈上海自贸区故事

跨国企业落地盖100个章

3月4日,在政协经济、农业界别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委员的发言刚一开始,李克强就笑着认起了“老朋友”。

“时间过得真快呀!去年3月,在上海的座谈会上,我们还讨论自贸区的命名问题呢。”李克强说。

交谈中,李克强回忆,一年前在长三角地区调研时,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他,一些跨国企业想在上海开设研发、销售、物流中心,结果发现需要在北京、上海盖100多个章,时间长,寻租的空间也多了。

“我们当时下决心设立上海自贸区,不只是为了通关便利,更是考虑怎样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这也就是去年一再进行的简政放权。”李克强说。

2013年3月,在上海的座谈会上,李克强积极支持上海进行大胆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实验区”。他当时说,“30年前,波澜壮阔的改革首先是由沿海开放的经济特区带动的。今天中国走到这一步,就该选择一个新的开放试点,用开放促进改革。”

6个月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正式挂牌。

在3月4日的政协讨论中,王新奎简单回顾了自贸区过去一年的工作。他说,上海自贸区今年的任务:一是做中期评估;二是按中央要求,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

李克强点头称赞,“你说得对,从一开始我们就确定了,改革的成果不能一直局限在28平方公里内。”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