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母亲为杀人犯儿子伸冤11年:2年跑10趟最高法

 
77岁母亲为杀人犯儿子伸冤11年:2年跑10趟最高法

  (2014年和童律师等人第一次重访案发现场)

  2014-2015年间,她先后找到案发现场附近的农场主赵某、饭店老板霍某,张明同监室的哈某以及案发后去找张明送修车钱的朋友吴某,他们也都是当时结案的关键性证人。可是,对于十年前的证词,这些已经重新拥有了新生活的证人们却始终语焉不详,用一句“记不清了”搪塞过去。

 

  但韦蜀勋为找到他们费尽了力气,张明的朋友吴某,案发后曾证实“车上有血,张明称其用刀将他人刺伤。”

 

  韦蜀勋不信,“年轻时候小吴可是在我家住过,管我叫老娘的人。”只想找到他再问个明白。为此,韦蜀勋先后找过吴某父亲的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吴某妹妹开的美容美发学校,吴某打过工的洗浴中心,听闻他在大胡同做生意,又挨家挨户在大胡同找了好几天,依旧杳无音讯。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韦蜀勋获得了一些有用的线索,可是由于吴某的重名太多,她最初不慎找错成另外一个同名同姓的人,一整天守在别人家门口,最终被别人骂着鼻子赶走。

 

  大儿子担心,劝她别再找了。韦蜀勋怎么肯放弃,愣是找到了在河北承德打工的吴某,他一见到韦大娘就嚷着说:“老娘,怪我那时候太年轻,胆也小,人家一吓我,让我怎么说就怎么说……”

 

  原本以为看到了希望,“恨啊,我当时要是带个录音笔把这话录下来就好了。”韦蜀勋对记者说,本已答应要告诉她当时情况的吴某,后来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就再也不肯见韦蜀勋了,只一再说自己忙。

 

  真相不在他人的嘴中,韦蜀勋断了这条念想。

 

  母亲的“朋友圈”

 

  韦蜀勋不懂法律也不会上网,但在当年,读过高中的韦蜀勋是个有文化的人,她样貌清秀,在卫生院里工作。别人给她介绍了个对象,那个年代,她就毅然决然抛下在天津的一切,随丈夫去了山东山区里的一家兵工厂,一待就是13年,大儿子、小儿子相继出生。大儿子考上大学,小儿子张明却初中辍学,对小儿子,她总有很多愧疚。

 

  1985年,韦蜀勋带着张明回到天津,她当过临时工、卖过煎饼果子,生活艰苦,但母子情深,生活也就是幸福的。可是,文化水平低、为人义气,在母亲韦大娘看来,这些都给张明日后埋下了“祸根”。

 

  韦蜀勋今年78岁了,张明案发前她已经与丈夫分居,大儿子远在海南,小儿子仍在狱中。她孤身一人,无法像一般的老大娘那样愉快地跳广场舞、上老年大学、带孙子,她的人际圈是律师、狱警、信访人员,也包括记者,都成了她生命中的联系,也是一种支撑。

 

  她生活的内容是不断写信、写材料,韦大娘不会用电脑,所有申诉材料都是她一笔一划写成,字迹清秀却饱含泪水。她给全国人大、最高法、最高检信访办写信,都石沉大海。她也去北京,两年多跑了10趟最高法信访办,聊起来发现身旁一个南方人一年跑了40趟都没有排上队,她沉默了;她又去最高检,工作人员告诉她,按照规定应先由河北省高检提起抗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