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到皇帝都耗尽一生争取这个死后虚名

官员到皇帝都耗尽一生争取这个死后虚名

  我国古代把人分为四类,士农工商,排在第一位的士简单理解就是官员,或者说是政府工作人员。科举制固定下来之后,由科举而入仕,成为官员,是古人实现社会阶层跃迁的最主要的途径。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当官可以为家族为家乡带来许多光荣,这对于爱面子的中国社会极为重要,如果正常因年老致仕(辞官退休)或就在任内去世,没有出现被朝廷查处的贪污腐败,没有什么过大过错的话,这种光荣也会一直延续到死后的盖棺论定,朝廷会给予一个谥号对其一生行为、功业进行评价,如果谥号是很好的谥号,那就“备极哀荣”,连死都挣足了面子。 死后他人对其也会称呼谥号,对其后人也是一种很尊重很有面的事情。

  当然,谥号不光是官员去世后有,皇帝皇后也会有谥号,有怎样的谥号都是要遵循一定的规范的,但是最主要的当然是要遵从皇帝的旨意。

官员到皇帝都耗尽一生争取这个死后虚名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谥号从周朝已经有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嬴政自称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如二世、三世等,期望自家的王朝能达到万世,结果二世而亡。

  汉代时期恢复谥法,而且这一时期谥法制度也日趋严密,朝廷中正式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之后,这个制度一直被各朝各代延续,不过管理谥法的部门换成了礼部,直到辛亥革命,随着封建制度被推翻也就终结了。

  谥法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规范,根据人生前不同的功业行为都会对应不同的字,一般得到谥号的官员大都是对朝廷有所贡献的,谥号所用的字也都是表扬性、赞美性的, 文官一般第一个字就用“文”,武官则用“武”。这相当于首先界定了其一生功业的性质,然后再根据功劳业绩大小、品行高尚程度等方面再选一个字。如范仲淹谥号文正,岳飞谥号武穆,后世时而会以范文正、岳武穆来称呼二人。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