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美留学生被海关遭搜身脱光衣服遣返

中国在美留学生被海关遭搜身脱光衣服遣返

  另有网友提醒道,出国前应清空所有社交软件和信息电话,因为一点"言语不慎"都可能被查出来。

  倒在聊天记录上的不止"高宇仁"一位

  " 留学生被关'小黑屋'"、"因聊天记录而被遣返"--近两年来,这样的字眼多次出现在媒体报道中。

  如《世界日报》今年2月20日报道称,一名中国留学生汪同学趁学校放假,回国过年。当他返回美国时,被例行抽查叫进"小黑屋"。海关要求汪同学交出手机,发现聊天记录中汪同学与和好友的对话涉及代考,内容为对方让汪同学帮忙找人代考,但被汪同学拒绝。不过海关因此怀疑,汪同学有"代考中介"的嫌疑,属于"非法打工"范畴,决定将他遣返。

  而去年2月,即已有留学生因为微信聊天中的一句话而被遣返:2016年2月26日,一位中国女留学生曾因大半年前在微信中向朋友透露,"我不喜欢这个学校,只是临时挂一下身份",没想到这段久远的聊天纪录,竟然在入境美国时被海关看到,被盘问三个多小时后,她立即被遣返回中国。

  同年2月,一位在温哥华读书的中国籍学生Mike,入境时被加拿大边境服务局检测手机,结果因检出微信群聊中有"疑似未成年人淫秽视频",也被原地遣返。

  那么,去美国真的到了要被查微博、微信、QQ记录的地步?这有规可循吗?

  据中国侨网报道,今年2月21日,美国海关和边境执法局(CBP)在《联邦公报》网站发布了一则意见征询公示:让所有持中国护照入境美国的旅客提交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

中国在美留学生被海关遭搜身脱光衣服遣返

  《联邦公报》网站截图

  意见要求:持有10年期商务和访问签证(B-1和B-2签证)的中国旅客,来美前在"签证更新电子系统"(EVUS)更新个人资料时,增加一项:"请输入您的相关网络信息:您使用的网络平台--网名--"。

  当然,意见说这一项是选填项,可以选择不填,美国当局仍照常处理申请文件。但有分析认为,如果不填该选项,确有可能会引起海关怀疑。

  此项提案目前还处于公示期(公示60天后进行正式审议)。倘若一旦审议通过,就意味着美国海关有权审查中国旅客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如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相关账号。届时,在这些平台上发布的内容将正式成为评估中国人是否可以出入境美国的标准之一。

  对此,有美国华人律师建议,为了避免惹麻烦,中国用户入境美国前最好先把微信删除。

  不过,这种做法并非特朗普政府的首创。为了筛查潜在的恐怖分子,奥巴马政府去年也曾推行过类似政策,但当时针对的主要是免签证计划由欧洲进入美国的游客。在特朗普正式成为美国总统后,美政府对外国人入境采取了更严厉的筛选措施--覆盖了来自中国的游客。

  特朗普移民政策会让中国留学生越来越担忧吗?

  一边,是频频传出的留学生入境美国被翻手机、查社交媒体的消息,另一边,是特朗普"新官上任几把火",强势收紧移民政策。各种消息和传闻,都令中国留学生感到风声鹤唳。

  留学事务专家、燕定美中教育创始人高燕定在接受参考消息网-锐参考采访时表示,特朗普上任后收紧移民政策的做法的确会令一些中国留学生感到担忧,但他认为,除非美国政府出台新规限制留学生的比例,近期内针对留学生的政策不会有大变化。只要是通过正当渠道申请正规美国大学的留学生,就无需过多担心。关于美国海关加紧严查留学生的说法,他指出,身份合法的留学生被抽查到的比例并不高。

  留学移民领域的业内人士提醒说,根据美国移民局的规定,持有F1学生签证的外国人在美只能读书,而兼职、帮工等行为都属于违法,一旦被抓住证据就有被遣返的可能。

  同时,如果留学生就读的学校有"挂靠身份"的嫌疑,那么学生也有可能因为该校进了海关的"黑名单"而在入境时被盘问。假如盘查后被认定来美国不是为了读书,就很可能遭遣返。所谓"挂靠身份"正是指非正规的学校如"野鸡大学"给外籍学生提供F-1身份,使他们能在美国居留却不用上课,这一行为涉嫌签证欺诈。

  业内人士建议,留学生在入境过海关时,最好要有充分的准备。除了随身携带护照和签证、I-20表等证明文件。最好也携带能证明正在学校就读的资料,如成绩单、学费收据、校方的联系方式等。对于自己就读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准备好如何用英语说明,如果一问三不知或答非所问,就会遭怀疑。当然,即便"进了小黑屋",被海关盘查也并不意味着会被遣返。首要是保持情绪稳定,冷静认真地回答提问,提供对方要求的材料。不要过于害怕紧张,更不能威胁或者贿赂海关人员。

  而眼下,对于"高宇仁"的经历,已有美国当地律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高宇仁"仍有机会进行申诉,如果海关人员确实存在不当行为(如威胁或涉嫌种族歧视),那么"高宇仁"仍有机会回到美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