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苦劝患者截肢保命 家人:人可以死,但不能死无全尸

医生苦劝患者截肢保命,人可以死但不能死无全尸,截肢保命

  他一位同事说,当时外公患病也是“宁死不截”的想法,觉得“完整的确比命重要”,也担心截肢后老年生活过得痛苦,做护士的外孙女只能一直劝。还好老人家病不算太严重,最后手术成功了,腿也保住了。

  浙江省中山医院骨伤科主任林瑞新,每年会碰到不少车祸、骨肿瘤、糖尿病足的患者,情况严重的,也得面临截肢。

  “车祸的话,家属和病人听到要截肢,虽然悲痛但快能理解,因为腿往往是毁损伤,骨头、血管、神经全毁掉了,只能赶紧手术。比较麻烦的是骨肿瘤、糖尿病足,整条腿看上去形态还是好的,拖得很晚才来看,腿保不住了,尤其是老年人很难接受。”

  他遇到过一个80多岁老太太,因糖尿病继发足部病变,脚趾头烂了,然后是脚踝变黑、溃烂,到医院来看,听到要截肢,嘟喃着“谁照顾啊,那不行的”,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又跑回家去了。过了一个多月,她小腿发黑、情况很严重,才来做手术,最后整个小腿都没能保住。老太太躺在病床上,夜里一直在哭。

  “知乎”上也有人问:

  人截肢了以后会有什么感觉?

  47条回答里,不少人讲述了自己受伤后如何康复的正能量故事,但在尊严、被孤立、痛苦、无奈等词语的背后,很多答案令人心疼——

  一位叫“大树下的小孩子”网友的回答,得到了8万多人的关注。

  在医院的那两个月里,截肢的胳膊天天跟压了一座大山似得,每天最虐心的就是换药,简而言之,疼疯了!最难受的恐怕就是,每天晚上梦里还有右胳膊,早上醒来却是空荡荡的袖子,那种心痛和眼睛里掠过的那一缕忧伤,恐怕只能自己能懂。

  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网友说:

  因为走路很奇怪,从小被歧视被孤立。刚佩戴假肢的时候,整个残肢被包在里面,一天下来出的汗都湿透了,又痒又疼。而且卡住屁股的位置很疼,经常磨出血,包括现在也是。如果走路或者站立很久的话,就会磨出伤口。

  名为“李慕芸”的网友说:

  刚开始也会有一种自己好像废了什么也做不到的无力感,到后面装上假肢,慢慢练习,虽然带上假肢也很痛的,但是很多事至少能够亲力亲为。

  “Reborn”写道:

  现在没有我不敢去的地方,我不怕走路,也不怕磨破腿,更不怕面对以后踏入社会后遇到的其他问题。人各有命,少一条是命,一条腿,我也想好好活着,这也是命。

  要腿,还是要命?

  这真的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决定

  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蒋劲松,遇到过一个令他鼻头一酸的场景。

  普陀一位患了动脉闭塞的老太太,送医时整个左小腿发黑、溃烂,一听到截肢,她怎么也不同意,一个人默默在流泪,任谁去劝都没有用。

  “劝不动老人,她的两个女儿、三个儿子跑过来找我,五个人咚的一声,跪在我面前,边哭边说,希望我能保住他们母亲的腿。但真的没办法,送得太迟、病太重了……”

  子女急得不得了,蒋劲松主任说,他记得,那几天,整条走廊里都是他们的哭声。

  在疾病面前,要腿,还是要命?这真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决定。

  钱报记者在医院里,找了15位患者与家属做了个随机调查。

  有90后,也有70多岁的老人。

  其中,接受“做手术保命”的有9个人,态度犹豫、拿不定主意的有4人,只有2个人选择“不愿截肢”,一位是72岁,另一位是28岁。

  72岁的安徽陈老太态度很坚决,“老祖宗传下来,民间有说法的,这辈子死无全尸,下辈子投胎也会是个残废”。

  在滨江做IT工作的郑女士担心拖累了父母,“让他们照顾我一辈子吗?不要说别人看你的眼光不一样了,连自己家人的正常生活都没了”。

  杭州人李大伯表示,腿没了,日子过得会苦点、难受点,但只要命还在,就还有希望。

  48岁的王大姐一下子很难做出选择。她提到,长时间的康复训练、走路需要拄拐杖,没办法再跑过,可能连行走、旅行都会变得艰难。随之而来的痛苦,不只是身体上,还有心理上,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受。

  30多岁的李女士说,这个决定太艰难了,如果是自己的亲人,看着他痛苦于心不忍,但要放弃又舍不得。

  调查背后,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生命的长度与质量,哪个更重要?

  去年,钱报记者报道过一位69岁的慢阻肺患者,住在ICU(重症监护室)两年后主动放弃治疗,引发很多人的讨论。

  有人认为,至少继续治下去,可能就有希望,人还在家就还在。

  也有人说,站在病人的角度讲,认同并尊重他们的决定,才是最大的爱,有时候放手比坚持更艰难。

  追求生存时间,还是生存质量?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