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高考试题曝光 近百年前高考到底有多难 民国有高考吗

  80年前就有“考试说明”了

  根据王运来教授的查证,“考试说明”的发布在民国时期早已有之。“举个例子,物理这一门考试,考试说明里就明确写到,力学、热学、音学(即声学)、电学和光学计算题各一道。算学也写明,考查的是代数、几何和三角的知识。只有报考工学院和数学、物理、化学系的同学,才需要加试大代数和解析几何。”

  至于学生们进入大学后才会经历的军训,在民国时期可是算进高考科目,要统计得分的。王教授查阅的考试说明里,专门有给“军事训练”科目规定的内容,为军队内务、野外勤务和步兵操练。久困书斋的书生们,想要手无缚鸡之力就考上中央大学,估计也难。

  “中央大学在当时的名气非常大,高考生2/3都会将中央大学填作第一志愿。”王教授说。

  那时也用“5年高考3年模拟”

  眼下正是高三学生们复习的关键期,随便打开任何一位考生的书包,《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等高考必备的“红宝书”可以找到一大把。民国时期的考生们,高考之前是否也是“题海战术”,靠着辅导书“考”出天下?考题的发布人侯印国在微信里自述,“民国时候也有类似现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高考复习资料和报考指南。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种叫做《大学投考指南》,侯老湿就是从一本1941年新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投考指南》里选取的哦。”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教育史专家王运来的认同。他表示,《大学投考指导》等辅导书在民国时期的确存在,但考生的考试方式还是得“因人而异”。“王德滋院士考取中央大学时,就是完全‘裸考’。压根没上辅导班,也没有在题海里‘泡’上很久。”

  英文不好?小心门门被虐

  “中央大学的考试经历过两种模式,第一种三民主义、国文、外国文、算学、常识和口试是通试的考查科目,外文科目里考生不仅得掌握英文,还需要在法、德、日三种语言里任选一种掌握。”王运来告诉记者,“后来的考试模式,便是大家在侯印国微信里看到的试题,一共8门。”

  王运来教授提醒,民国高考语言考查的“隐形陷阱”可不单单出现在英文考卷里,“那些年”的历史、地理等科目,都流行用英文出题。在1936年的史地试卷里,记者果然找到了英文考题。

  国立中央大学的先生们出题还算善良,在一份网络上流传的1923年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理科试题里,数学题连题干都是用英文进行表述的。考生如果英文不过关,其他科目的考试可是有门门都被虐的风险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