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点名驱逐美国大使?

  核心提示:很多人熟悉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不过,作为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不是被驱逐。在他之前,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是毛泽东坚决要赶走的人。

历史揭秘,历史趣闻,中国近代史,毛泽东驱逐美国大使

  驱逐外交官作为一种激烈的外交方式,一般不会轻易使用。很多人熟悉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不过,作为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不是被驱逐。在他之前,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是毛泽东坚决要赶走的人。

  赫尔利公开扶蒋反共

  1944年9月,帕特里克·杰伊·赫尔利以美国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来到中国,后成为驻华大使。他在执行美国对华政策的过程中,和蒋介石一唱一和,公开地扶蒋反共。

  直接促成赫尔利来华的,是著名的史迪威事件。史迪威是美国著名将领,受总统罗斯福委派担任中国战区盟军司令部参谋长,但与蒋介石发生激烈冲突。为调和他们的矛盾,罗斯福把赫尔利派到中国,而赫尔利站到了蒋介石的一边。根据赫尔利的建议,罗斯福把史迪威从中国召回。

  1944年11月,赫尔利访问延安。毛泽东与赫尔利进行多次会谈,签订《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协议》,即《五条协定草案》。然而,蒋介石不接受《五条协定草案》。赫尔利知道,中共的军队不可能隶属于国民政府并接受蒋介石的统率,后来,他想出一个“曲线统一”法,向周恩来提出:一、由美国、国民党、共产党各派一人组织军队整编委员会;二、由美国派一将官任敌后中共军队的总司令,国民党、共产党各派一人为副总司令。赫尔利机关算尽,想以“仲裁国”的身份,帮助蒋介石实现其不费一枪一弹,便可全部收编共产党武装的愿望。这种严重侵犯主权的企图,当即受到周恩来的严词拒绝。赫尔利“曲线统一”不成,干脆赤膊上阵,公然阻止给八路军的正常援助。阻挠中共领导前往华盛顿

  赫尔利明显的亲蒋行为令毛泽东感到有必要直接和白宫方面建立联系。 1945年1月9日,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代理组长克罗姆利少校,秘密致电接替史迪威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魏德迈,转达毛泽东的愿望:如果罗斯福总统表示愿意在白宫把他们作为中国的一个主要政党的领导人加以接待,那么毛和周愿意一同或单独一人立即前往华盛顿举行探讨性的会谈。克罗姆利少校告诉魏德迈,因为不相信赫尔利的判断力,周恩来希望不要将此事告知赫尔利。但这封密电很快转到赫尔利手中。恼羞成怒的赫尔利立即致电罗斯福,声称美国驻华人员中存在着破坏总统政策的阴谋,并建议罗斯福不要会见中共领导人。电报发出不久,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组长包瑞德上校被解除了职务,明显同情中国共产党的美国外交官谢伟思也被调回国内,后来还遭到了逮捕。

  1945年4月2日,赫尔利在华盛顿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宣称美国绝不和中国共产党合作。 4月5日,《新华日报》发表时评《我们的坚定而明确的态度——评赫尔利将军谈话》,文章指出,赫尔利的谈话增加了“中国分裂与内战的危险”,“有拖延抗战胜利的危险”。毛泽东连写评论批评赫尔利

  7月10日和12日,毛泽东连续为新华社撰写两篇评论,《赫尔利与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和《评赫尔利政策的危险》,严厉批评赫尔利扶蒋反共的行径。毛泽东说:“4月2日,赫尔利在华盛顿发表声明,除了抹杀中共的地位、诬蔑中共的活动、宣称不和中共合作等一派帝国主义滥调外,还极力替蒋介石的‘国民大会’等项臭物捧场。如此,美国的赫尔利、中国的蒋介石,在以中国人民为牺牲品的共同目标下,一唱一和,达到了热闹的顶点。 ”毛泽东还说:“就在这个时候,罗斯福去世了,赫尔利得意忘形地回到重庆的美国大使馆。这个以赫尔利为代表的美国对华政策的危险性,就在于它助长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增大了中国内战危机。 ”

  不久,毛泽东在延安接见美国民主同盟两位代表时,对赫尔利的批评已带有明显的义愤色彩,他说:“我这几条烂枪,既可同日本人打,也就可以同美国人打,第一步我要把赫尔利赶走了再说! ”同时,中国共产党公开表示,坚决反对赫尔利再任驻华大使。赫尔利给蒋介石帮了倒忙

  抗战胜利后,赫尔利向蒋介石建言,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以为这样可陷毛泽东于两难境地。然而,毛泽东慨然应邀前去和谈,并广泛接触各党派、各阶层人士,纠正了国民党反动派妖魔化毛泽东、共产党的政治偏见。相反,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暴露无遗。赫尔利于无意中竟给毛泽东、共产党作了一次大张旗鼓的宣传,而却给蒋介石帮了倒忙,可谓是偷鸡不成反蚀米。

  此时,美国国内对赫尔利的非议也越来越多,舆论指责他“颠倒了”罗斯福的对华政策。赫尔利已是声名狼藉,美国不得不纠正他所造成的偏差,改公开扶蒋反共为扶蒋容共,企图通过所谓“调处”国共关系,不战而控制中国。 1945年11月26日,赫尔利很不情愿地向杜鲁门总统递交了辞职信。自此,便再也无颜踏上中国的土地。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