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贺岁片”电影的编剧原本该是夏衍

 

  《压岁钱》:年味儿十足的民国贺岁片

 

  作为不多的如今可以在各大平台观看的民国电影,《压岁钱》全面展示了彼时“贺岁片”的魅力。其片名就含有喜庆祥和的年味,上映于1937年农历新年,剧情跌宕起伏,于讽刺中见戏谑,同时又糅合了歌舞元素,无论从“档期说”还是“类型说”看来,都构成了一部标准的贺岁片。

 

  这部影片的拍摄说来还有一番波折,最早这是电通影片公司的一个本子,编剧是左翼影人夏衍,1935年10月电通因“经济困难”和“当局压力”双重困境而解散,夏衍将剧本润色一番后,提供给明星影片公司。“明星”虽然采纳了这个本子,却极力想要抹去此片的左翼色彩,不仅几次声明此“压岁钱”和电通的“压岁钱”无关,只沿袭了一个名字,在编剧一栏还署名洪深(明星公司著名编剧)以取代夏衍。

 

  而从成片看来,该片的批判性与“电通”前作如《风云儿女》、《桃李劫》相比的确弱化不少,娱乐性则大大增强。影片以农历新年祖父给孙女的一块喜字洋钱(压岁钱)为线索,借这块洋钱在白相人、流氓、剧院经理、银行家、医生、小贩、舞女、拾荒小孩、民工、乡下人等各色人手中流转的故事,展现了一幅民国上海芸芸众生图。虽也触及到了贫富对立、银元充公、女子自强等社会问题,但因皆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着重在情节的戏剧性而非问题的深刻性,并不尖锐,还时有喜剧效果。

 

  而影片在宣传时,也着重突出其歌舞元素。全片有五大段落歌舞表演,8首插曲,启用了诸多歌舞明星。如出身明月歌舞团的黎明晖,其父黎锦晖是明月歌舞团的创始人,可谓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人,他创作的《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时代曲”风行一时,黎明晖也凭借演绎《毛毛雨》一曲红遍大江南北。另一位担当重要角色的演员是出自梅花歌舞团的龚秋霞,她在跑码头的舞团生涯中练就嘹亮歌喉和绰约舞姿,曾是梅花歌舞团的当红台柱,被称为“梅花五虎将”之一。离开舞团后,随丈夫胡心灵一起进入明星影片公司,并在《古塔奇案》中以《秋水伊人》一曲一鸣惊人。但《压岁钱》中最受瞩目的还是有着“中国秀兰·邓波儿”之称的童星胡蓉蓉,她是胡心灵的妹妹,其时年方八岁,自幼学习芭蕾,圆脸大眼,能歌善舞。在片中,她的妆发造型酷似当时风靡全球的好莱坞童星秀兰·邓波尔,还大秀邓波儿标志性的踢踏舞表演,收获了极大关注。40年代,胡蓉蓉出国深造,成长为中国杰出的芭蕾舞舞蹈艺术家。

 

  除歌舞元素外,影片在拍摄和宣传时还特别强调新年寓意。故事以合家团圆吃年夜饭做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更借片中人口中说出“一年更比一年好”这样的祈愿。而明星公司在其宣传刊物《明星特刊》上介绍此片时,也刊登了以“银幕上的新年小景”为标题的系列组图,点出影片其乐融融的新年氛围。

 

  由此可见,明星公司在制作此片时是有意识地要推出一部新年应景之作,虽然拿到手的是一个左翼剧本,但通过删改剧情,增加歌舞片段,宣传时突出歌舞和喜剧元素,便成了一部贴合新年主题的地道“贺岁片”。比起往年不问类型地制作一部大片做新年献映,这样主动往某一类型剧靠拢的努力,显示明星公司此时已然有制作新年类型影片的初步意识,而且预见了欢快活泼的轻喜剧是最适合这个档期的影片类型。可惜的是,就在这一年,中日战争爆发,明星公司毁于一旦,没能沿着这条路继续开拓。可幸的是,这部“度岁之作”《压岁钱》得以保存,能让我们在今天一睹当年“贺岁片”的风采。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