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陈云半途秘密离队是执行什么任务?

 

  二渡赤水后,潘汉年即奉命先行离开长征队伍,准备到上海后与陈云会合。遵义会议后,陈云并没有马上离开长征队伍,而是在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到达四川后才秘密离开长征队伍赶赴上海的。

 

  为了能使陈云从几十万敌军的层层包围中顺利出去前往上海,党中央采取了极其严密的保密措施。除了几个高级领导外,其他指挥官和领导都不知情。

 

  临行前,刘伯承为陈云写了两封亲笔信,托他在成都的一位朋友和在重庆的弟弟协助陈云抵达上海。陈云还从林伯渠那里领了到上海恢复党的白区工作的经费,为防万一,他把大面额的钞票放在随身携带的一只热水瓶的瓶胆下面,这样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以便将宝贵的工作经费安全带到上海。

 

  登启事给周恩来报平安

 

  陈云拿着刘伯承的亲笔信来到了刘伯承的好友、美丰银行董事胡公著家里。胡公著看到信后十分震惊,陈云的勇气和胆略由衷的钦佩,同时也为陈云在成都的安全感到担忧。

 

  胡公著告诉陈云,成都风声甚紧,不宜久留。对胡公著先生的忧虑和担心,陈云能够理解。当时的局势的确很紧张,蒋介石惟恐红军进入四川腹地活动,在成都一带布下了重兵,严加防范。他还在成都市区增加了许多岗哨,任何过往行人都要受到严格的盘查,警察也经常在夜间闯入居民家中查验户口,整个成都已经处于严密的戒备状态下。在这种情况下,稍有不慎,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陈云深知成都实在不便久留,于是在胡公著家中只留住了一夜,第二天便离开成都前往重庆。

 

  陈云离开成都几日后,在当地报纸的一处极不惹眼的地方刊出一则名为:“廖家骏启事”的遗失启事。内容是:“家骏此次来省,路上遗失牙质图章一枚,文为‘廖家骏印’,特此登报,声明作废。”这则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启事,传递的却是极不普通的信息。登启事的那位“廖家骏”便是陈云,这则启事的内容是陈云出发之前与周恩来商量好的,启事内容也是根据事先约好的暗号来写的,以此来向党中央传递自己已经冲出重围,安全到达成都的信息。

 

  来到重庆后,陈云带着刘伯承的另一封信,几经寻访,终于在一个药铺找到了刘伯承的弟弟刘叔禹,随后便在刘叔禹家安顿下来。十几天后,刘叔禹为陈云买好去上海的船票,送陈云到朝天门码头上船。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