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姊妹花”传奇人生:一嫁元帅一嫁上将

  1934年12月26日,贺龙指挥红二、六军团攻占慈利县城。贺龙到岳父家探望,问起家里的情况,蹇承宴说:“先任当了红军,先佛在家也待不住了。她跟姐姐商量好了,也要当红军。”

  蹇先佛那时在长沙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姐姐参加革命对她影响很大,萌生出参加革命的强烈愿望。红军打进慈利后,她连忙从乡下赶回县城,在蹇先任的鼓励下,她来到福音堂的红军司令部,见到了姐夫贺龙以及任弼时、关向应等人。贺龙一见到她就说:“欢迎蹇先佛同志参加红军!”蹇先佛很奇怪,我还没说他怎么就知道了?突然她明白了:“肯定是我姐通风报信……”惹得满屋里的人哈哈大笑。

  不满20岁的蹇先佛参加红军后,被分配到红六军团政治部做宣传工作。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每到一地,就用红粉浆在墙上写标语,画宣传画,回到营地又刻蜡板,常常工作通宵达旦。她擅长演讲,在她主持的一次“扩红”动员会后,有20多名青年农民参加了红军,创造了红六军团一次“扩红”最多的纪录。

  年轻漂亮、工作出色的蹇先佛引起了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的注意。萧克是个儒将,很愿意同有知识、有文化的蹇先佛交往,一来二去,他觉得与她越来越近了。蹇先佛也感觉萧克与别的指挥员不一样。她后来回忆说:“有的工农出身的指挥员开口很凶啊,而萧克不训人,很容易接触,他不仅仅对我本人,对其他年轻红军也一样,同什么人都谈得来。”

  互有好感的两个人迸发出爱情的火花,经贺龙和任弼时夫妇俩穿针引线,1935年6月,蹇先佛和萧克在湖南大庸结为终身伴侣。

  蹇氏两姐妹分别同贺龙(开国元帅)、萧克(开国上将)结合,两位并肩战斗的红军军团主将也成为战友加连襟,上演了将帅战地传奇婚姻的佳话。

  第二奇:长征前姐姐诞下捷生,长征中妹妹诞下堡生,姐妹俩背着孩子走完长征路

  1935年10月,贺龙率红二、六军团发动的东征津(市)澧(县)战役胜利结束,捷报频传。11月1日,蹇先任在贺龙家乡桑植洪家关生下一名女孩。留守洪家关的红六军团政委王震拟了一句俏皮电文发给湘鄂川黔军委分会主席贺龙:“祝贺主席得了一门迫击炮!”

  收到电报,贺龙乐了:“蹇先任生了一个女孩!”他知道军人把女性戏称为“迫击炮”,顺手把电报递给萧克,要他给孩子起个名字。萧克想了想,说:“孩子一出生我们就打胜仗,好兆头,就叫捷生吧!”

  贺龙未及尽享得女之乐,蒋介石就集中130个团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展开新的“围剿”。为保存有生力量,贺龙、任弼时决定红二、六军团主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小捷生出生才几天,怎能经受得起万里征途战火硝烟之苦?蹇先任为此揪心不已,就与贺龙商量把孩子寄养在老家。贺龙亲自找了一位他认为最可靠的亲戚,亲戚满口应承,可一转身他们却举家搬走。贺龙明白人家怕受连累,就对妻子说:“连亲戚都躲起来了,看来没人敢要这孩子。罢了,孩子我们带走。”

  11月19日,出生才18天的小捷生就在妈妈的背上,随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被称为“最年幼的红军”。长征第一天,蹇先任拖着虚弱的身子,背着小捷生随部队急行军60公里,赶到澧水江边,同伤病员一起上了一只小船。天上敌机轰炸,江面被激起冲天水柱,小船像一片树叶在浪涛中颠簸前行,蹇先任一手搂着女儿,一手死死抓住船帮,咬着牙渡过澧水。

  上岸后,天已黑尽,蹇先任解开襁褓一看,孩子浑身上下都是屎尿。她赶紧给孩子洗澡、换尿布、喂奶,等孩子睡熟后,她又把换下来的衣服、尿布洗干净,用火烘干。等她稍稍靠了一会儿,又传来了出发的军号声。

  为了照顾蹇先任母女,任弼时安排她们随军团部一起行动。一次突围,贺龙见妻子体弱实在难以背着孩子行动,就把女儿裹在自己怀里,然后跃马挥枪一路冲杀。待到突出包围圈,才发现孩子不知什么时候丢了。贺龙急忙打马回原路寻找,所幸被丢失在路边的孩子大声哭叫,让后面的红军战士发现救起。贺龙搂着失而复得的孩子激动得胡子直颤。

  进入云贵乌蒙山区后,红二、六军团与围追堵截的敌军展开了千里回旋战。蹇先任带着女儿,有时一晚上转移七八次,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翻山越岭。通过敌人封锁线时,为了防止小捷生在奔跑颠簸中哭啼暴露目标,她就用衣服裹住女儿的小脑袋。等到安全地带打开一看,孩子的脸都被憋紫了,她心疼地抱着小捷生不停地轻轻拍打。

  背着娃娃行军的蹇先任,常常会吸引沿途群众特别是妇女的围观,有人感叹:“带着这么小的孩子当兵,真不容易啊!”蹇先任就趁机做宣传:“我们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军队,为的是创造一个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的新社会。乡亲们,来当红军吧!”在她的感召下,不少年轻人参加红军,融入了长征队伍。

  大女儿红红的夭折,在蹇先任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她极怕小捷生生病。可害怕什么就来什么,孩子突然间高烧不退,在背篓里耷拉着小脑袋闭着眼不哭不闹。蹇先任急了,抱着孩子去找红二军团卫生部部长贺彪。贺彪摸了摸孩子滚烫的额头,说:“没有退烧药,只有用鸡蛋清搅拌一点灶心土,敷在孩子的肚脐上试试。”令她高兴的是,这个土方子居然有效,小捷生高烧退了,又开始哭闹了,她喜极而泣:“孩子又会哭了!”

  爬雪山时,蹇先任用背篓背着小捷生,揪着驮伤员的骡子尾巴一步一步艰难地翻过玉龙大雪山。翻过雪山,她听背篓里孩子没了动静,心里一慌,忙放下背篓,掐了一下孩子,孩子突然哭了,她也哭了。孩子会哭意味着还活着!身体瘦弱的小捷生,以超强的生命力在母亲的背篓里体验着伟大的长征。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