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位把三个最高军职都当遍的元帅是谁?

  人如名,越是硬仗越向前

  徐向前是一位举世瞩目的将才,他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为新中国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徐向前外表温文尔雅,头一次见面,不熟悉之人往往认为他有些腼腆木讷。实际上,徐向前的内心刚烈无比,他的军事指挥风格与其外表恰成鲜明对比。在广州起义和海陆丰的艰苦战斗中,他锻炼出非凡的勇气和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刚到鄂豫皖任副师长时,原师长已牺牲,部队也只有黄麻起义后留下的300多名农民战士。头一次带队上阵,敌人的机枪扫过来,没经验的战士都趴在地上不敢抬头,徐向前却站在那里岿然不动,就此在部队中树立起威信。

  每次战斗,徐向前总是冲锋在前,哪里战斗激烈,他就拿着驳壳枪出现在哪里。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回忆说:“向前具有惊人的军事胆略,从不知恐惧为何物。越是大仗、硬仗、恶仗来临,他越是生龙活虎,精神百倍。”红四方面军善打硬仗、恶仗,是与徐向前的指挥风格分不开的。

  徐向前的这股硬劲,在1948年的临汾战役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根据解放军炮火不强、城坚难摧的情况,决定采用“土行孙战法”,依靠坑道爆破解决战斗。当部队以土工作业逼近主城墙时,敌人用一切手段对此进行破坏。解放军共挖掘爆破坑道十五条,掩护坑道四十余条,除去被敌人破坏部分外,最后只有三条坑道能挖至城墙下,部队伤亡很大。关键时刻,徐向前号召“要坚持最后五分钟”,他对部下说:“就是胡子白了,也要打下临汾!”总攻时,两条坑道内所装一万八千斤炸药同时点火,将厚厚的城墙炸开两个五十多米宽的口子,八纵二十三旅首先突入城内,战后被命名为“临汾旅”。此役为解放战争中最为典型的坑道爆破攻城战术。

  徐向前善于带兵,特别是能在短期内将素质较差的地方部队整训成劲旅。他到鄂豫皖才两年多,便把300多人的农民武装发展成有4万人的红四方面军。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后,徐向前将晋冀鲁豫地方部队集中起来,编成华北第一兵团。在攻克临汾后,徐向前又以6万之众横扫晋中,采取包抄围攻、灵活机动的战术,把阎锡山的精锐野战兵团大部歼灭,其中包括由日本人组成的暂编第十总队(抗战结束后,阎锡山收编了不少日本军人),头目元泉馨(起中文名原泉福)少将被击毙。这些鬼子一听到徐向前的名字就胆战心惊。追击时,解放军战士冲进一间挤满日本兵的屋子,为首的日本军官拦上来问:“你的太君的徐向前?”战士大声说:“是的。”日本军官转头一声呼叫,满屋的敌人立刻缴械投降。

  长看春意在人间

  由于中国现代革命战争从南方开始的原因,开国将帅大部分是南方人。十大元帅9南1北,而且9个人集中在两湖和川广四省。作为惟一的北方元帅,徐向前的奋斗历程确实艰苦卓绝。

  徐向前在军史上拥有多项第一,他是惟一把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军委第一副主席三个最高军职全部当遍了的将帅。他是黄埔一期共产党员里军职最高的将领,国民党悬赏他的人头是10~20万大洋,跟朱德、毛泽东一个价。他是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总指挥,是指挥部队人数最多的红军将领,也是门生弟子遍布四个野战军的老帅。

  徐向前不但有卓著的军事才能,他的文才也不错,兴趣广泛。他爱唱戏,懂摄影,喜读书,会乐器,能缝补,善手工,还喜欢练书法,并且是十大元帅里惟一会织毛衣的,简直跟上海男人有一拼!老人家80多岁写的《忆响堂铺之战》很有气魄:“巍巍太行起狼烟,黎涉路隘隐弓弦。龙腾虎跃杀声震,狼奔豕突敌胆寒。扑天火龙吞残虏,动地军歌唱凯旋。弹指一去四十载,长看春意在人间。”

  1990年6月,徐向前因病住进解放军总医院。病中的徐向前,痛苦、寂寞时,总是呼唤着秘书的名字。要秘书给他说些国家大事,讲些军队的事,他戎马一生,战争和军队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病情一天天加重,8月5日,儿女们都来了,围在床前和他身边。老帅看见儿子、女儿、儿媳和女婿都在,郑重地说:“我说不了多少话,我要说的是,我死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这就是我留给你们的遗言。”

  8月8日,江泽民来到了徐向前的病榻前。他刚从西藏视察归来,讲了些外地的情况,徐向前听了很高兴。

  江泽民走出病房后,向徐帅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徐帅是老布尔什维克,他不愧是共产党人的楷模!”

  1990年9月21日凌晨4时21分,徐向前与世长辞。军旅中又陨落了一颗闪烁的帅星。按照徐向前的三条遗言,丧事一切从简。骨灰撒向了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山。这位五台山的骄子,从小看着大山长大,革命的生涯又和青山分不开。

  他的名字将和高山一样巍然屹立!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