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量子雷达 探测隐形战机距离超他国4倍

  中国认为,美国及其盟友的隐形飞机对中国的地区利益构成重大威胁。日本上个月接收了首架F-35隐形战斗机,今后,中国很可能被更多的隐形战斗机与轰炸机包围。

  报道称,量子雷达系统产生成对的、处于纠缠状态的光粒子,即光子。光子对中的一个光子被发射出去,另一个则留在雷达站。锁定目标位置后,一些光子就会反射回来,通过与雷达站内保留的纠缠光子进行匹配,就能确认是光子的"身份"。

中国量子雷达 探测隐形战机距离超他国4倍
 

  通过测量反射的光子,研究人员可以计算出目标的物理属性,比如大小、形状、速度和攻击角度等。但是,量子雷达有一个主要难题是反射的光子数量较少,并且与目标的距离越大,反射的光子数量越小。理论上的极限距离称作散粒噪声极限,如果超过这个距离,即便在最优质的观测条件下也无法探测到目标。

  报道称,除了散粒噪声极限的问题,光子携带的信息也可能被光子之间产生的亚原子噪声掩盖,探测装置无法进行可靠的测量,原因是光子像随机发射的弹丸一样撞击探测装置,所谓散粒正是由此得名。

中国量子雷达 探测隐形战机距离超他国4倍
 

  由郭光灿教授和李传锋教授率领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宣布,他们使用高精密的量子弱测量技术突破了散粒噪声极限,即便在光子数量非常少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精确探测。

  报道称,该技术源于量子物理学中的一个悖论。在亚原子世界中,测量意味着破坏。对亚原子颗粒进行测量会不可避免地破坏它的初始量子态。但在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终于找到解决办法。采用弱测量方法不会造成量子态的坍缩。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