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为何放弃春节?目的竟是这个

  传统的“御节料理”由以下五个基本品种组成:

  伊达寿司卷:用虾、瓢干、鸡蛋、鳗鱼等高级食材卷成的寿司。以外形酷似“达者”即大富豪爱穿的伊达斗篷而得名,象征富足。

  甜味黑豆:豆在日语里与“勤勉”(まめ)谐音,是一个人赢得很高评价的美德,象征勤劳致富。

  田作海鲜:用小鱼、贝类海产加糖、酱油和清酒烹饪出来的下酒菜。古代沿海农民为改良土壤,将不堪享用的小鱼小虾埋进田里以增加肥力,可以确保丰收,叫“田作”(たづくり),寓意五谷丰产。

  金色板栗:由板栗和红糖制作而成,板栗呈金黄色,象征滚滚财源。

  红睛鲷鱼:栩栩如生的红睛鲷鱼叫“目出鲷”(おめでたい),在发音上与“恭喜,值得庆贺”谐音。就像中国喜庆盛宴上的鲤鱼一样,鲷鱼是日本人婚典、生子、晋升、祝寿等重大庆典膳食中不可或缺的“缘起物”(吉祥食品)。

  在口味上,中国土地广袤,不同地区间气候风土差异大,饮食的口味内容也复杂多样,而在日本,尽管各地都有独具代表性的节庆美食,但大体上,口味偏淡,以生食为主。

  传统日本人的正月饮食中还有吃杂煮、饮屠苏酒、吃菜粥的习俗,这些都与中国饮食文化密切相关。所谓“杂煮”就是红豆和烤年糕一起熬煮的甜粥,这是日本人不可或缺的正月美食。明治时代尚是青年的著名作家泉镜花从金泽乡下到东京追求文学梦想,到处碰壁,后来被尾崎红叶收为弟子,时值正月,天寒地冻,尾崎招待了他一碗热腾腾的年糕小豆粥,泉镜花终生不忘,临终感念老师的一饭之恩。屠苏酒由各种中草药泡制,过农历新年饮屠苏酒的习俗也源自中国,日本正月里前三日吃火锅饮屠苏酒之俗至今犹在。

  到正月初七,日本的新年节庆活动基本告一段落,但日本民间传统节气“五节句”之一的“人日节”又开始了。日本人在这一天会煮七草粥来欢送新年的最后一天,所以又叫“七草日”。所谓七草,就是芹菜、荠菜、鼠麴草、母子草、芜菁、白萝卜、田平草、菠菜等七种蔬菜熬成的菜粥。据说上述七种草是早春最早萌发的蔬菜,历经漫长寒冷的严冬之后最先破土成长具有不可思议的能量,喝了七草粥可益寿延年、消灾除病。这一节日的由来,众说纷纭而语焉不详。江户时代,每到这一天社区的妇女们聚集在井水边,边洗七草菜边唱“唐土飞鸟,衔来七草”的古谣,或可推断此俗来源于中国。

  日本为何舍弃了农历新年?

  日本自七世纪开始使用中国农历,前后一千多年。农历(夏历)是以黄河流域的气候来安排农业生产生活的历法,这对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日本并不完全适用。1685年,日本天文学家涩川春海结合国情编撰出第一部国产历书“贞亨历”,而后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幕末日本全国通行的“天保历”,这两种历法都是以阴历来制定一年的节气节庆,又称为“旧历”,一直沿用到明治初年。

  十九世纪中后期,日本率先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一系列社会变革走上了近代资本主义道路。作为“脱亚入欧”的一环,很多自古相传的民俗传统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历法上除旧布新也是其中一大变革。

  明治时代,随着日本大量引进西方的制度、技术、文化,社会各领域与欧美接轨成了一大潮流和趋势。为了适应这一时代需要,明治五年(1872年)日本太政官紧急发布339号“改历令”,宣布从次年1月1日开始采用西历也就是俗称的阳历,同时废除使用了千多年的旧历。伴随改历,日本旧历中种种节庆习俗一律按照新历的相应日期施行,新历的一月一日从此被规定为日本新年,并立法给予确定,一直到今天。

  明治初年日本的各种革新像走马灯一样频繁,国民早已司空见惯。福泽谕吉等舆论巨擘也倡导改历,改历就是与国际文明社会接轨,在习俗文化上“破旧立新”与落后守旧的中国分道扬镳,在这一情形之下,改历渐渐为社会大众所接受。人们也普遍认为,明治维新是改历发生的时代背景。但不久前,日本历法研究权威冈田芳郎通过解读明治初年的大量奏章,认为当年明治政府突然改历的一个深层原因是要解决国家财务危机。

  明治时代之前,江户幕府给公务员也就是幕藩体制下各级大名武士发放的工资是“年俸”,即以实物大米为年薪,如江户时代年俸最高的加贺藩藩主前田家享俸百万石(一石约150市斤),而如今高居一万日元纸钞肖像的福泽谕吉,其父作为基层武士年薪不过30石。明治维新后实行中央集权,对公务员的报酬采用现金发放的“月给制”,每年按月发薪。采用旧历发月薪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个闰月,就要按13个月发放。而成立之初的明治政府公务员队伍十分庞大,又要扩充军队又要搞近代化建设,财政十分紧张。最终明治天皇采纳政府高层的建议,决定颁行西历,每年只给公务人员发放12个月的薪水,借此消减政府沉重的财政压力。

  虽然明治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节庆习俗,但传统的力量仍然强大。日本民间,特别是偏远山区,依然以旧历正月过新年,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后。而历史上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区域,如九州南部的奄美群岛和冲绳地区,至今还保留着新历元旦过日本新年,旧历正月初一过中国年的习俗。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