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童贞观”从至宝变为耻辱:处男要被鄙视

  次年的三月号上,《月刊花花公子》再造新词,将丧失童贞的男性进一步加以区分——仅与性工作者有过性经历的男性被认为是“素人童贞”(素人即日语中对非专业人士的称呼,未曾与性工作者发生过关系的男性被成为“玄人童贞”)。在对童贞极度厌恶的八十年代,依赖专业人士摆脱耻辱并不影响社会评价,嫖娼也好过童子身,甚至还被广泛推荐,散见于男性刊物上的专栏文章为读者提供各种各样摆脱童贞的建议中。

  曾获第九届司马辽太郎奖的日本小说家北方谦三在八十年代刊载于面向青年男子的美式风格刊物《HOT-DOGPRESS》回答读者来信时大量抛出类似“摆脱童贞,早一天是一天,哪怕去买春也好,没尝过女人滋味的男人不是真男人!”的言论,并于1998年集结成书由讲谈社出版,五年后“重版出来”,童贞成为男性务必要舍弃的东西。

  北方谦三的童贞应对指南《试验的地平线》中充斥着“摆脱童贞,早一天是一天”(一日も早く、ヴァージンを捨てろ)的呐喊。

  八十年代日本经济泡沫之后,萧条的大环境削减就业,许多男性丧失起供养家庭的经济条件而放弃恋爱和婚姻,日本社会家庭结构改变,“全职太太”不再是日本女性人生的唯一目标,缺乏经济后盾的男性社会自信进一步降低。在放弃了进取人生的前提下,童贞之耻不再像八十年代一样成为压垮男性自尊心的最后一根稻草,骆驼早已在地上躺平,变相学会了抗压。童贞依然是令日本男人难以启齿的耻辱,但社会对于童贞者的厌弃感已经消散。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2015年第十五次全国出生动向基本调查,18至34岁的男性童贞率为42%,35岁到39岁的男性童贞率为26%,40岁以下成年男性10个里就有3个保有处子之身。

历史揭秘,历史趣闻,世界历史,日本童贞观,日本童贞观至宝变耻辱

  数据摘引自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第十五回(2015年)出生动向基本调查?第一部分?独身者调查结果概要》调查对象为男性18-39岁未婚者,客体数:第九回3299人,第十回4215人,第十一回3982人,第十二回3897人,第十三回3139人,第十四回3667人,第十五回2706人。

  在近一百年的时间跨度里,日本的童贞从至宝变为耻辱,围绕着童贞的权力话语体系印证着福柯的结构主义理论:社会权力通过控制性来控制人的肉体,话语对它所指陈事物的排斥与压制是权力运作的重要方式,主流话语与被压制、被打倒、被破除的事物时刻参与着真理—谬误的权力游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百年也是日本媒体发展的一百年。媒体在左右童贞价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依赖宣传制造出一批批“单向度的人”,不断制造虚假需求,无论这些需求是否能够成为个人的需求、为个人生存条件所允许,也不管个人能否从这些需求中实现自我、获得满足。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