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丸》中真田幸村有机会打败德川吗
所谓的城外出击之计是良策吗?
据成书于宽文十二年(1672)的军记物语《难波战记》,在开战之前大阪丰臣方的军事会议中,真田信繁和后藤又兵卫主张积极战略,提出以一两万精兵前出到京都防备关东来敌的必争要地宇治和势多二地设防,烧桥毁舟,派遣细作到各军阵营散布各种流言。如此计划,关东方面将难于急渡,拖延时日,近国且不必说,若朝关西和九州方面派遣细作,报说关东方的难处,定会有诸侯变心。以寡势防大敌,应隔河设险而战。真田和后藤的意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成,但遭到幕府派进大阪的内间小幡景宪的诘难,最终未成。
此事的真实性我们且搁置不论,真田和后藤的作战能不能成立呢?
真田信繁(幸村)铜像
其实家康早就看到了这种可能性。他数年前对大阪周围的实施了一系列大名转封和城郭改建,就是为着防备大阪方的此类鱼死网破之举。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宇治、势多且不论,大阪方连突破到京都也是极其困难的事。要到达宇治、势多一线,势必要通过伏见、二条、膳所三处城郭,而这些地方都是家康在构筑大阪包围圈时进行重点改筑的据点,城防本来就十分坚固。其中膳所乃是德川谱代将领户田氏铁的封地,十月四日,该地又有三河西尾本多康俊所部进驻镇守,并不是一跺脚就能打得下来的薄弱环节。而最大的难点就是位于京都南方,挡在进京要道上的伏见城,该城系晚期丰臣政权的象征性政厅,更不可能是易与之所,该地早有家康异父弟松平定胜作为守将坐镇,在十月十四日,定胜之子、远江挂川藩主松平定行前来增援,彦根藩的井伊直孝部也进城守备,另外还从伊势方面调来了四百人的火枪队。在十六日,还有伊势桑名十万石的藩主本多忠政进入伏见城。这样,该城中的兵力在十五、十六日已经聚集过万了,伏见城在关原战役之际以鸟居元忠数千之众,就抵住了数万西军的十余天围攻,大阪方若不是倾力出动,只以一支一两万人的偏师,想必难以撼动这座坚城。出击战略等同纸上谈兵,可行性相当低。《难波战记》编上这样一大段,也无非是为了彰显真田信繁等浪人的果决气概。事实上有没有这样的议论,基于其出典的文献性质,非常可疑。
真田丸之战是怎么回事?
所谓的“大阪冬之阵”在1614年的11月中旬打响,经过木津川口、野田福岛、博劳渊、鴫野今福数次交锋,幕府军控制了大阪附近的洋面和河道,攻城战的重心转向城南的平原。大阪城北有水网天险,幕军不易遽攻,只有城南地势平坦,防守不易。大阪方面便在其东南角修出了一个突出外张的外郭,以作为阻挡幕府军进攻的防御据点,这就是所谓的“真田丸”。依据加贺藩参战人员描绘的《大阪真田丸加贺众进攻之图》,真田丸是一个巨大的半圆形外郭,堀底绕着栅栏,土垒上有一道板墙,其土垒倾斜长度为十二米、垂直高度则有十米,前方还有一道深达八九米的水堀。根据大阪方幸存老兵的回忆录,真田丸“在三面挖掘空壕,设置一重板墙,在板墙外头,空壕内和壕边设立三重栅栏,到处设立矢仓井楼,在板墙的腕木上铺木板,架成幅长七尺的走廊。”一个射击孔备有三支火枪,“铁炮密布到了没有缝隙的地步”。相传这是真田信繁自己的主意,但是根据《落穗集》的作者大道寺友山从大阪城内当年的知情人员的说法,想要在这里建造外郭的人实际是后藤又兵卫,真田信繁设法接手了这个工程,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完工。另外,实际防守该郭的并不只有真田信繁,也有原土佐(今高知县)国主大名长宗我部盛亲的部队。信繁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挑逗东军主动来攻,然后利用防御工事予以痛击。
真田丸之战示意图
在11月下旬前后,幕军在大阪城南布置攻城的工事,真田信繁在真田丸前一个叫做篠山的小高地上布置了诱敌部队,袭扰正在修建工事的加贺藩前田利常部队。十二月四日,篠山上的诱饵在成功痛击了前来报复的前田部队后缩回城内。前田军按捺不住怒火,在凌晨贸然进攻“真田丸”。藤堂高虎、松平忠直、井伊直孝诸部在得知前田的动作之后,也按捺不住,开始准备攻击,其中松平忠直和井伊直孝争先靠近城郭,在拂晓前也抵达了外堀边,他们不等命令,也开始拆篱笆,越壕沟。攻城部队一心只想抢功,连避弹用的竹把和铁盾等防具也未及携带,并且也无暇去摸清守方的防御配置。在晨雾消散以后,布满了真田丸外堀的幕府军就成了火器和弓箭的活靶子。根据日本耶稣会1615年年报的记载:
“(幕府军)士兵都觉得一切会顺利进行,全军大胆地进入堀中,完全没有注意到城方的枪眼,敌方正候着这些士兵完全进入堀中的时机,火绳已经点燃,炮兵瞄准了目标,火绳枪像暴风雨一样齐射,大中口径火炮和步枪同时开火,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屠杀,其景象正如铅泪糊住眼睛一样令人难以置信,内府(家康)方面遭到突然袭击而溃不成军,(中略)陷入混乱的敌兵大部分被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