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市被冻20年后再开闸 县长齐刷刷改任市长

  撤县设市被冻20年后再开闸。

  最近一周内,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陕西、浙江、湖南、四川四省先后传来撤县设市的消息。

  4月10日,陕西省民政厅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同意撤销神木县,设立县级神木市,由陕西省直辖,榆林市代管;

  4月11日浙江媒体报道,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玉环县,设立县级玉环市,由浙江省直辖,台州市代管;

  4月12日,湖南媒体报道,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宁乡县,设立县级宁乡市,由湖南省直辖,长沙市代管;

  同日,四川民政厅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隆昌县,设立县级隆昌市,由四川省直辖,内江市代管;

  政知君此前关注过撤县设区,撤县设市与撤县设区一字只差,到底差在哪里?

  解冻

  撤县设市,指将符合条件的县提升为县级市,由省直接管辖。

  说起来这项改革由来已久,1986年国务院转批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规定:非农业人口6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置市的建制。1993年国务院转批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对撤县设市有了更详细的标准,包含了人口、GDP、财政收入等众多指标。

  设立县级市的标准

  上述《标准》出台后,各地纷纷撤县设市抢占机会,直到1997年国务院考虑到许多地方盲目追求县改市造成的“假性城市化”、耕地占用等问题,决定“暂停审批县改市”。

  此次再度开闸,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认为,这是顺应我国当今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是社会各方面都乐见其成的结果。

  这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显著,一些县发展迅速,市管县体制已成为束缚其发展的“裹脚布”,“小马拉大车”、“大脚套小鞋”迹象显著。为把“强”县从“弱”市的束缚中“解救”出来,早在2010年2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官方正式提出,我国将积极研究完善设立县级市的标准,把人口、经济、财政、税收以及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和标准的县(镇),适度改设为市,以为重启撤县设市奠定制度基础。

  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撤县设市由此解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