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外国媳妇:缅甸女子随夫抗洪 非洲媳妇留守大山

  李体凤从小在缅甸就学习中文,中学毕业后,在缅甸与中国交界的地方做翻译,对中国语言非常娴熟。 2010年6月,时年25岁的她通过网上聊天,与宿松县下仓镇先进村青年吴齐龙结识并相爱,之后两人来到宿松按照当地习俗结了婚。来到宿松后,有着较高语言天赋的她,不到一年功夫,又熟练掌握了宿松当地的方言。 去年7月初,宿松县发生持续强降雨,华阳圩告急。7月5日,同丈夫一起在外面打工的李体凤跟随丈夫回到宿松,把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托付给邻居照看,陪丈夫一起,日夜坚守在下仓华阳圩黄湖段抗洪抢险第一线。在抗洪抢险的最关键时刻,李体凤拿出2000多元积蓄,购买了饮料、方便面等食品,专门慰问了驻守在九成圩的部队官兵。事后,村民们都为她竖起了大拇指。家里盖了楼房,用的电器都齐全,一对儿女都非常可爱,丈夫非常疼她。谈到现在的生活,李体凤说她十分地满足,她已经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了。

 

  非洲媳妇守在大山挑起重担

 

  22岁的丽莎(音译)土生土长在坦桑尼亚,三年前,她与在坦桑尼亚打工的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青年刘邦相识并相爱,2015年11月两人生育了一个女儿,刘邦便带着未过门的妻子和女儿从坦桑尼亚飞回到国内的老家。

 

  趾凤乡团林村位于宿松县的大山深处,交通比较落后,距离县城40多公里,刘邦家因病致贫,但勤劳、善良的丽莎没有丝毫怨言,决心和丈夫同甘共苦。

 

  对中国话一窍不通的她,在丈夫的教导下,努力学当地的日常用语和礼节,学习如何操持家务。

 

  为了赚钱养家,去年春节刚过,刘邦不得不离开丽莎和女儿,再次远赴坦桑尼亚打工。丈夫走后,丽莎便担负起了照料女儿、操持全部家务的重任。如今,烧饭、洗衣、扫地……以前只爱吃面粉的丽莎,现在对宿松县当地吃大米的习惯也适应了。 远在坦桑尼亚打工的丈夫,为了不让她感觉孤独,几乎每天晚上都要通过手机微信,用娴熟的坦桑尼亚语言与她通话,表达关心和思念。丽莎就会以翻白眼、撅嘴巴等方式,向丈夫撒娇,像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