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集体涨价垄断 媒体评论:折射行业协会法治软肋

 
驾校集体涨价垄断 媒体评论:折射行业协会法治软肋
 

  驾校集体涨价垄断 媒体评论:折射行业协会法治软肋

  驾校集体涨价不是单纯的价格违法命题,操控涨价背后的有关协会问题所折射出的法治软肋更值得关注。引导和培育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发展,是完善社会治理的方向,但行业协会参与行业治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权力与行为恪守应有的边界,协会定价显然不应是协会应有权力的范畴,其行为应当被禁止。

 

  一直以来,社会组织相关的立法滞后,行业协会的权力与行为边界不清晰,反而使得协会成为行业利益博弈的场所。此外,行业协会还存在严重行政化的弊端,出现行政权通过协会干预市场的问题,使得协会各会员即独立的市场主体,在协会内部的平等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保证。譬如,在上述个案中,协会推进驾校组建联合体,是谁倡议的?为何在各驾校对联合体及自律公约尚存不同看法,在不认同甚至反对方案的情况下,反而成为协会的规定?这显然不能排除行业协会主管部门行政干预的可能。总之,驾校集体涨价自然需要依法查处,而其背后行业协会法治的软肋及政协不分的积弊更值得思考。

 

  不能大事化小

 

  尽管当地驾校收费经媒体曝光后,价格回落到正常收费水平,但驾校协会涉嫌横向垄断的行为,不能因业内人士的缄口不言、驾管办回避就大事化小,不了了之。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公开调查真相,除按照价格法要求驾校向消费者退还违规涨价的费用外,对违规的驾协及驾校还应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让违规者因不守法付出沉重的代价。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