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网友一周体验报告,近距离了解iPhone7!

国外网友一周体验报告,近距离了解iPhone7!

  事实上,第一次使用 MacBook Pro 上 Force Touch 触摸板时,“咯噔”的手感让我完全相信自己按下了触摸板。那为什么使用了相同技术的 iPhone 却没能骗得了我呢?

  原因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你接触设备的手势不同:MacBook 摆在桌面上,你只用手指按压触摸板,因此只有几根手指感受到震动反馈,而 iPhone 的震动反馈是作用在你整个手掌之上的,所以拇指的震感相对没那么强。

  可即便如此,这颗 Home 键的按压手感仍然好过所有 Android 设备的虚拟按键,在我看来,虚拟按键的震动回馈的作用只是提示你,你按成功了。

  在 iPhone 7 的开机引导中,你可以针对按压力度设置三种不同的震感。可习惯了清脆的物理按键,iPhone 7 Home 键的按压手感你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采用固态按钮的 Home 键好处很明显,由于更灵敏更耐用,它有望改善大量健全人士担心损坏 Home 键而使用 AssistiveTouch(俗称“小圆点”)的怪现状。此外,由于开放了 API,这颗 Home 键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个性化的玩法。

  在一周的使用中,我发现,这颗 Taptic Engine 的震动反馈被应用到了更多场景。比如涉及滚轮列表菜单时,当你滑动屏幕时,Taptic Engine 会伴随着齿轮的声响,发出连续的震动,犹如齿轮磨合的手感。

  至于指纹识别方面,它与 iPhone 6s 的识别速度几乎一致。

  所谓的“亮黑”,“亮”点在哪?

国外网友一周体验报告,近距离了解iPhone7!

  说实话,它很容易布满指纹,而且容易有明显划痕。就连苹果公司自己都说了:“它的光泽太好了,所以一点小细纹都看得很清楚,如果你担心这个,那么最好还是给手机带个壳吧。”

国外网友一周体验报告,近距离了解iPhone7!

  而黑色版的呢?它是哑光的,非常平滑的质感。不像照片中所显示的灰黑色,实物的的确确是一抹黑啊!黑的彻底!请放心!

  那么,建议是?

  如果你还用着 iPhone 5,可以考虑换一部

  在使用 iPhone 7 的这几天时间里,除了 Home 键独特的手感,我没觉得它与 iPhone 6s 有太多变化,大多情况下,相似的外形、相同的握持感都让我误以为我还在用着旧手机。

  虽然 iPhone 7 的屏幕、声音、相机都更好了,但也仅限于更好——iPhone 6s 的表现已经足够出色。

  如果你使用 iPhone 6s,对手机摄影没有过多的苛求,完全用不着升级到 iPhone7。

  如果你还用着比 iPhone 6 更老的手机,iPhone 7 会给你的使用感受将是全面的飞跃。

  至于 iPhone 7 和 iPhone 7 Plus 之间的纠结,除了续航能力和尺寸的考量,你需要考虑的一个重点是你是否对变焦有需求。

  颜色方面,更推荐新增的黑色和亮黑色版本,更隐蔽的天线条设计、更复杂的新工艺,至少让它看起来更像是一部新手机。

 

  库克此前在财报会议中提到,60% 的 iPhone 用户在使用 iPhone 6 以前的机型,这就是 iPhone 7 的机会——它需要吸引那些拿着 iPhone 5 甚至更老手机的果粉、那些对 iPhone 饶有兴趣的 Android 用户,而不是指望着忠实而挑剔的老用户继续掏钱升级。

  从来都不存在绝对的“惊喜”,只有预期被满足与否。有这样一群消费者,他们并不计较 iPhone 7 能不能给他们带来惊喜,他们只需要一部更好用的手机,仅此而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