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老蒋一亲笔信 葬送了30万国军

  蒋介石亲笔信贻误战机

  正当解放军从四面八方向杜聿明集团包抄过来时,1948年12月3日上午,准备继续向永城方向撤退的杜聿明忽然接到蒋介石空投的亲笔信:“据空军报告,濉溪口之敌大部向永城流窜,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进,如此行动,坐视黄维兵团消灭,我们要亡国灭种。望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李延年兵团南北夹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杜聿明一看,知道蒋介石又变了决心,这一举措,在他看来,必将导致全军覆没。他想,如按原计划撤退到淮河附近,再向解放军攻击;但若沿途被解放军截击,部队遭到重大损失,又不能解黄维之围,蒋必将整个失败的责任归罪于他。杜深感自己陷入“战亦死,不战亦死”的两难境地,当即命令各兵团停止撤退,召各兵团司令官到指挥部商讨。孙元良很快来到,李弥派了副司令官陈冰、赵季屏来,邱清泉午后2时才到。

  杜聿明沉重地说:“大家再把命令看看,多考虑一下,这是全军生死之地、死亡之道,不可不慎重。”众人对蒋的信件都十分惊慌,却都又默然不语。杜聿明无奈决定执行蒋的命令。

  当晚,又接国防部的催促命令。杜聿明深感绝望,全军覆没已不可避免。他很后悔上午的不果决,且召集将领开会又耽误了一天的行程。“现在逃也晚矣,打也无望。想来想去,江山是蒋介石的,由他去吧!我只有一条命,最后为蒋介石'效忠'而已!”

  这一天中午,就在他们开会前,发现解放军追击部队右翼已到达薛家湖,左翼已到大回村附近,形成了包围态势。

  这一天晚上,全线皆战。第五军45师被围,邱清泉一补充旅被歼;解放军与国民党军混战在一起,难分敌我,战斗打到了杜聿明的门口,甚至有两名解放军便衣侦察战士,上到了杜聿明所住的碉楼上。

  次日,杜聿明连同他的30万大军,被完全包围在永城县陈官庄地区。3天后,企图突围的孙元良兵团遭到全歼;6天后,黄维兵团被歼。等待杜聿明的,是同样的命运。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