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深圳超越京沪成中国第一大城市?非常不现实

  京沪深金融增加值比较(单位:亿元)

  你会惊讶地发现,过去5年虽然深圳资金增速远超京沪,但金融GDP增速竟然比京沪低不少。其实这很好理解,深圳靠近香港,是重要的资金通道。很多钱到深圳,仅仅是通过一下,并没有产生高附加值。

  更何况,过去5年里,深圳痛失了“新三板”。这个原来属于深圳的宝贝,被北京拿走了!然后,在上海要求下,国家改变了深沪两大交易所的竞争格局,创业板、中小板获得的挂牌数量优势也消失了。

  上海则不同。中国主要的金融要素市场几乎全部在上海,所谓的8大交易所,4家在上海,这还没有计算“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至于北京,则汇聚了远超上海的资金总量,所以金融中心地位也不容小觑。

  按照过去5年的速度推演,深圳未来5年的金融中心地位反而可能有所下降。这是需要引起深圳官方高度警惕的地方。

  指标六:人口增长

  人口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甚至可能比资金还重要。由于官方常住人口数据不准确,我一直使用“小学生人数”来作为替代品。

  京沪深小学生人数比较(单位:万人)

  上海的小学是5年制,深圳和北京是6年制。所以,上海的小学生人数其实超过北京和深圳,但优势越来越小了。过去5年,深圳小学生增长了40%,北京是30%,上海只有14%左右。可见,深圳的人口增长是最快的。而且从规模上看,深圳实际生活的人口可能已经逼近或者超过北京,跟上海的差距也不太大了。

  但深圳的面积非常小,只有不到上海的三分之一,北京的八分之一。所以深圳肯定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甚至可能是世界第一。而且深圳人口增速仍然不减,最近如果你去深圳公安部门的窗口办事,就会发现预约量最大、排队最长的是户口迁入。

  按照小学生人数推演,深圳的人口可能在5年之后显著超过北京,赶上上海。但即便如此,深圳仍然不是人口上的第一大城市,因为前面还有重庆。但有一个指标,深圳已经是全国第一,这就是商业主体数量。这反映出深圳民间经济的活力,以及创业的热情。

  结论

  早在5年前,我就做过一个判断:当中国经济结束野蛮生长的时代后,深圳的价值就会凸显出来。或者说,当经济下行压力普遍加大时,深圳逆势上升的势头就会被大家关注到。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深圳经济转型得早,市场化程度高。现在,这句话正在应验。

  深圳的确以较少的资源,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财富和奇迹。但从经济总规模上,要想5年超过京沪,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至于深圳在医疗、教育、基础研究、文化等方面,跟京沪的差距就更大、更难以企及。

  事实上,在经济规模上超越京沪不应该成为深圳的首要目标。深圳应该继续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进一步激活民间活力,为中国的转型当好探路者。同时,大力推进港、深、莞、惠一体化。做到了这些,规模、排名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正所谓“实至名归”。

  深圳现在要做的是:把普遍存在于民间的傲娇之气化作动力,看到并反思自己的不足。深圳在金融增加值上,正在被京沪甩开,这难道还不该警惕吗?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