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者绩效大缩水 部分员工只剩千元

银行从业者绩效大缩水 部分员工只剩千元

  【谈收入】

  工作琐碎,5万年终奖“兴奋不起来”

  早上7点20分,苏可已经到达网点,换好制服,准备上岗。

  苏可与秦漠同年毕业,作为国内一所顶尖院校的学生,她加入了珠三角某一线城市的一家股份制银行,从事柜员工作。

  在到岗之后的一个多小时内,苏可和同事一起做晨操,心里想着对当日的业绩期待,通常,主管会向他们询问。

  8点半的时候,苏可准时地站到了柜机前,鞠躬,起身等待第一个客户。接下来的一天里,她要不停地说话,数很多遍人民币。直到下班后,匝好最后一笔钱,对上了账,她才可以下班。“基本上都是20点以后了。”此时距她到单位,已经过去了12个小时。

  “这是加班,但是人人都这样的话,就没有加班这种说法了。”苏可说。她所在的银行,除了资历很老的员工,加班是常态,“不会有人觉得不正常。”

  苏可说,转正后,她的到手工资在8000元到12000元之间浮动,要看具体的业务量,“标准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真的很累。”

  供职于北京某国有银行网点的吴欣稍好一些,平日里不会额外加班,考核要求变化也不算太大,薪资一年下来在14万-15万之间。“柜员确实比较累,重复的劳动多,不过比银行的平均薪酬还是要高一些。”

  对于苏可和吴欣而言,柜员高压琐碎的工作,更多的是“身体被掏空”的疲惫。

  “你想放一个靠枕在腰上是绝对不可能的,手机原则上也是禁止使用的。”苏可说,上面认为这不符合银行形象。

  吴欣也有很强的同感。“客户群体相对固定,但是人员配置不允许在工作时间去拓展客户,我们只能放弃休息的时间去做。这样恶性循环,身体素质一天比一天差,伴随而来的颈椎病和胃病慢慢吞噬着我们!”

  在春节前,秦漠收到了5万左右的年终奖,就他的岗位来说,这个数目与往年的行情基本一样,“想想一年的辛苦,完全兴奋不起来。”那天回家,他用剩下的半棵白菜,炒了一个菜。

  【行业观察】

  银行业利润增速连续两年居“个位数”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却不知道怎么出去。收入高、工作体面的银行工作岗位,一直是社会大众眼中的香饽饽。但在2016年,降薪、裁员、利润增速下降、转型,成为了银行业挥之不去的话题。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中,只有6家人均薪酬同比有所增加,其中民生银行上半年人均薪酬同比下滑23.2%。被外界调侃“日进斗金”、“躺着挣钱”的银行业,也开始过上了“苦日子”。

  “苦日子”始于利率市场化改革。2015年10月,央行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持续了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接近尾声。

  在利率市场化影响下,银行存款、贷款利息差不断收窄。申万宏源证券2月6日出具的银行业研报称,上市银行2016年累计净息差2.10%,预计较2015年收窄0.35%。

  息差大幅收窄,意味着银行获取利润的空间被蚕食。1月25日,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65万亿元,同比增长3.54%,增速连续两年处在个位数水平。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在蚕食银行业原有业务。数据显示,2016年三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440.28亿笔,金额26.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83%和105.82%。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2014年支付机构(包括银行、非银行)全年的规模。

  外界冲击不断,银行业的风险也在加剧。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123亿元,较2016年三季度时增加18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