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西安事变时的蒋介石和张学良

  在蒋介石的一生中,有两个时刻可以杀掉张学良,而且可以拿出比较靠谱的、说得过去的理由。第一个时刻:“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率30万东北军不战而退;特别是在1931年12月,张学良公然违抗中央政府“固守锦州”的命令,不放一枪一弹撤出锦州。当时国内舆论就有要求枪决张学良的。一个可参照的案例是,1937年底,韩复渠因擅自撤离山东战场而被枪毙。

 

  第二个时刻: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下令杀害包括蒋介石侄子蒋孝先在内的67名警卫。事后,蒋介石完全可以以“劫持领袖,背叛党国”的罪名处其死刑。以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必然让蒋对张学良恨得牙痒痒,为何不直接杀掉呢?须知,“西安事变”中的另一位主角杨虎城,可是被灭了门的。考诸事实,至少有八个原因让蒋不能对张学良下手。

 

  第一,1928年4月,蒋介石领导第二期北伐,国民革命军迅速占领了平津一带。对于东三省,蒋介石已不愿再动刀兵,拟采取和平手段解决。蒋介石与奉系通过多轮谈判达成一致,当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此举成就了蒋统一中国的大业,蒋对此是感激的。

 

  第二,1930年5月,以蒋介石为一派,以阎锡山、冯玉祥为一派,双方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一场争权夺利的混战,史称“中原大战”。蒋介石投入军队约60万人,反蒋兵力高达80万人。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蒋介石夫妇与张学良夫妇

  当时,双方都极力拉拢置身事外的张学良。如果能争取东北军加入己方,那将从根本上改变战局,使战争胜负的天平朝自己一方倾斜。张学良经过权衡, 正当中原大战胶着之时,于9月18日发表通电,明确宣布拥护蒋介石,旋即派东北军12万人入关。东北军入关,使战局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阎锡山部队力疲不当,一触即溃,迅速西退。

 

  10月中旬以后,阎锡山、冯玉祥相继宣布下野,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完胜。张学良再次选择站在蒋介石这一边,蒋不能不对他表示好感。此战后,蒋予张学良以华北地盘和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头衔,不能不说是一种酬谢。

 

  第三,蒋、张两家还存在着复杂的私人感情。1930年底,张学良携妻子于凤至赴南京接受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委任,在此过程中,宋美龄的母亲认于凤至为干女儿,宋美龄与于凤至又结拜为金兰姐妹。随后,蒋介石与张学良也结为“把兄弟”。坊间还有传闻,张学良与宋美龄存在秘密恋情。西安事变解决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宋美龄就曾为张学良的生命安全做过担保。

 

  第四,蒋介石知道西安事变的详细过程,整个事变的策划者是杨虎城,张学良虽然参与,但不是主谋。

 

  第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认罪态度较好。其实扣留蒋介石不久,张学良就后悔了,“深悔孟浪,彷徨无策”。

 

  12月25日,蒋介石获释后,曾再三阻止张学良同行。张学良自言:“我思为了国家的纪纲,领袖的尊严,我既肇此祸乱,不能再计及荣辱生死,甘愿牺牲自身,以维国法,以炯后人。遂违命陪同莅洛,转去南京。”张的认罪态度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蒋对他的愤恨。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西安事变前,蒋介石(左二)、宋美龄(左三)、张学良(左五)、杨虎城(左六)等合影。

  第六,如果杀掉张学良,蒋介石不能不考虑后果。作为地方实力派,数十万东北军只听张学良号令,不听中央调遣。杀了张学良,东北军能归顺蒋介石吗?蒋不会如此乐观。东北军最有可能的行动有两个,一是起兵反蒋,二是投靠共产党。这两种情况显然都不是蒋介石愿意看到的。

 

  第七,事变发生后,远在英国的于凤至立即致电张学良,要他一定保护蒋介石的安全并释放蒋及其随同人员。当时并不是没有杀掉蒋介石的计划,而张学良给予抵制,确实保护了蒋的性命。

 

  第八,因为张作霖打下的基础,张学良家庭显赫,国内外知名度较高,如果杀了张学良,容易引起国际舆论的反弹,反置蒋于不利地位。

 

  1936年12月31日,张学良获刑10年,随即被蒋特赦。他虽免予牢狱之灾,但仍未能获得自由,从而开始了长达50年的软禁生涯。

 

  话说他的软禁之地,不是公馆就是别墅,当然,也少不了美女相陪。这就是蒋对他的全部惩罚。

 

  蒋介石临终遗言 棺材不落土将来葬到大陆去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在台湾的蒋介石

  历史总是相似的,不约而同毛主席与蒋介石晚年,开始着手促成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1972年,毛主席曾嘱咐身边人带信给纽约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常驻美国大使”顾维钧,邀其回国看看,并传达自己对于海峡两岸统一的期望与两岸同胞期待统一的愿景。

 

  1973年,他甚至打算安排专人送章士钊老先生飞香港,成为与台湾沟通的桥梁,但是遗憾的是章士钊先生还没担当其重任,就在香港不幸病逝。

 

  1975年,蒋秘密派遣自己心腹,时任“总统府资政”的陈立夫,向大陆示好,并且发出了对毛主席访问台湾的邀请。

 

  陈立夫甚至公开在报纸上发表《假如我是***》一文,“欢迎毛主席与周总理访问台湾,国共两党重修”

 

  呼吁毛主席能“以大事小,不计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国共两度合作的前例,开创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新局面。”***收到这一消息,显得非常的高兴,并用实际行动积极反应。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1975年在党中央与国务院的指示,司法机关开始对没有特大罪行的293名战争罪犯、95名美蒋特工和49名武装特务船员进行了释放的处理,愿去台湾的给路费。私下还语重心长的对邓小平说:两岸要尽快实现“三通”,你可以代表我去台湾访问。

  病榻上的***在竭尽全力地向历史做着交代。

 

  可是,天公不作美,和谈还没有正式启动,蒋介石就走完了他非凡的一生,他临终留下遗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将来有一天葬到大陆去。

 

  蒋介石的去世,无疑对于两岸早日一统来说是一个损失。

 

  民国密史:蒋介石为何劝张学良别送他回南京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张学良与蒋介石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抓了送他回南京的张学良,并软禁了张一辈子。

 

  其实历史还有你不知道的一面,蒋也委婉提醒张别去南京。

 

  1936年12月25日,张陪蒋到西安机场,蒋说:“我们兄弟两人,大仁大义,从不抱怨,将来历史记上一笔,流芳百世。”

 

  张学良很激动,更表示要亲自送蒋回南京。蒋介石说:"我们兄弟两人谅解,你到南京就不好办了,他们打你的主意,我就遗臭万年了。”蒋劝张不要送,张性情中人,动了真情,坚持己见,一起上了飞机。那为什么还抓张呢?因素多了。

 

  蒋介石和周恩来都劝张学良,"别去南京,去了你就回不来了"。但张少帅就是不听,还是去了。为什么蒋介石和周恩来都劝他别去南京?既然老蒋也劝他别去,那去了不扣押他不就得了吗?可事情的演变,就不是人们所能左右的了。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张学良与蒋介石

  1936年12月12日,杨虎诚和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对蒋"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陈诚,卫立煌,蒋鼎文等一干人,要求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内战政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不是私人恩怨,是攸关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是个人都知道,更何况蒋介石这个政治高手。蒋虽有一万个不愿意,但他也不是糊涂虫,怎么会不明白扣押张的后果将是一件不得人心且臭名昭著的事呢?所以当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为了表达自己对委员长的歉意,执意要亲自把蒋送回南京时,有两个人是反对并力劝他的,一个是共产党的周恩来,另一个就是被他逼着抗日的蒋介石。可两者劝他别去的理由却不一样。

 

  周恩来劝张学良别去南京,是基于共产党与国民党十几年斗争的经验和教训,认为蒋可能会报复张。因此,为了张学良本身的人生安全和几十万东北军的稳定,坚决反对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只是中共中央领导人们得出这个意见,去转告张本人时,已经来不及了。据记载,1936年12月25日,周恩来得知张少帅要亲自送老蒋回南京的消息时,马上去张的官邸,但张和蒋等已经去机场了。周又马上驱车去机场,但当他到达时,飞机已经起飞了。周恩来站在机场里急得直跺脚,连声喊:"晚了!晚了!”如果机场有电话的话,历史可能不一样了。但西安机场当时却连部电话也没有,造化弄人!蒋乘飞机从西安起飞,经洛阳转往南京。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张学良剧照

  蒋介石在被抓住扣押后,之所以一直未答应联共抗日的主张,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作为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居然被手下逼着抗日,无论多么正义,但他的威信和面子严重受损,脸上怎么过得去呢?必须要有个台阶下才行。

 

  这个台阶,除了别逼他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外,总还差点什么。

 

  第二,自己一石二鸟的剿共削张计划落空了。

 

  第三,国际声望受损,会引起盟友对自己领导能力和对国內局势控制力的怀疑。但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情感是复杂的,毕竟中原大战中,要没有张学良几十万东北军舍命相助,有没有他蒋中正的今天还两说呢。

 

  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导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又怎么能不记得呢?更何况,两人曾义结金兰。因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态度不那么坚决的,淡淡的提醒张学良:“形势复杂,别离开西安。"可惜,重义气,內心感觉愧对蒋的他,没明白。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晚年张学良

  因此,从个人情感和道义上说,蒋是有不扣押和软禁张学良的理由的。但就他说的,"形势复杂",那什么形势呢?主要指以下几个了。第一,张学良是东北军的主心骨,灵魂人物。如果张学良离开,会不会引起东北军大乱呢?难测。第二,国民党内派系林立,如果不严厉惩罚张学良和杨虎诚,谁也不敢保证没有效仿者。第三,党內的压力,喊抓张,杨的人不在少数。第四,出于个人感情和面子,也是个难题。所以蒋委婉提醒张学良别去南京,去了,就真的让他骑虎难下了。

 

  当张学良去了之后,蒋介石先把张学良安排在南京饭店里,不管也不问。他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措施,先令杨虎诚统领东北军,又逼杨辞职出国考察,把张杨的军队分割瓦解控制住,才回来"照顾”张学良,这样的话,就不担心东北军乱或转向共产党了,两者都是蒋所不愿看到的。从1936年12月26日蒋到达南京,一个多星期后才加强张学良所住饭店的警戒,实际是软禁。随后逮捕张学良,交军事法庭审判,被重判之后又特赦,并答应赵四小姐到南京陪伴张学良。在此过程中,可见蒋内心的矛盾与复杂。当然,也借此机会,瓦解了两大地方实力派军阀,张学良东北军和杨虎诚西北军,也可谓一举两得:既惩罚了张,杨,加强了实力;同时也对各派有个交待,不杀张也不让他坐牢,仅是软禁,这也照顾到了自己内心对张学良的感情。

 

  总之,蒋委员长婉提醒张学良别去,是怕自己骑虎难下,抓张或不抓张都为难;同时也怕引起东北军叛乱,一旦倒向中共,于己更不利。而张去了后还是被他抓了,则是由于国民党內部派系斗争的压力,惩罚以敬效尤,重树威严;再者,已控制住了张的东北军,东北军将领们没有伐蒋,也没投共,蒋没了顾忌;其三,乘机加强中央军,削弱甚至瓦解东北军和西北军。这就是蒋介石一边不怎么希望张去南京,态度暧昧不坚决,而张去了他又软禁的原因。

 

  揭秘:蒋经国说出一句什么话让蒋家寿终正寝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蒋经国

  无可奈何身后事、两蒋移灵终成空

 

  坐困孤岛,老蒋郁郁而终

 

  由于自奉俭约加上美方的支持,蒋介石不但身体状况颇佳,并且牢牢抓稳台湾的各项命脉,成为台湾土地上真正的强人,尤其蒋经国的能力卓越,更让蒋介石无须太过操心。不过在冷战情势的影响下,美方无意在中国另辟战场,因此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口号,几十年来不过是幻梦一场。

 

  至于曾为世界瞩目焦点的宋美龄,虽然仍以“第一夫人”的姿态,穿梭在蒋介石身边,却已不复当年光彩。虽然由孔宋家族主持的“中国游说团”仍在美积极运作,并巩固蒋介石“反共”英雄的形象,也没能对国民党的艰难处境有更多帮助。甚至在国际现实情势下,中美关系改善,令台湾的空间不断压缩,乃至被迫退出联合国,让身处孤岛的蒋介石更加抑郁。

 

  1972年,蒋介石的健康开始急速恶化,先是动了前列腺手术,又因为车祸住进医院,同时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蒋介石痊愈速度相当慢。1975年4月5日午夜11点50分,蒋介石在睡梦中因心肌缺氧并发肺炎不治而病逝台北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青年时代的蒋经国

  “蒋家人今后不能也不会参选‘总统’。”蒋经国此言与随后的辞世,终止了“蒋家王朝”的统治命脉

 

  虽然表面上蒋经国喊宋美龄“阿娘”,宋美龄喊蒋经国“经国”,颇有母子情谊,但外界多认为,蒋介石在世时,小蒋已经将“夫人派”人马打压得差不多了。

 

  1975年老蒋过世后,宋美龄即离开台湾长住美国,外界也多将其解读为母子芥蒂未除。此时的蒋经国早已实质接班,但每遇重大事件,蒋经国仍会礼貌性地向宋美龄请益,例如蒋经国在挑选“副总统”人选时,宋美龄曾建言“慎重考虑副贰人选”,她提出的条件是“对吾党宗旨深切服膺”与“坚持执行复兴大业”者。后来蒋经国选的副手是李登辉。宋美龄常向人说“经国主政,我不便再插手干涉”,即使她对李登辉有意见,最后还是尊重蒋经国的布局。

 

  政坛充斥小蒋与夫人不和的传闻,蒋经国并非完全不知情。1986年蒋介石百年诞辰时,蒋经国可能认为此时宋美龄再不返台致祭,将坐实他们母子不和的传言,因此派三子蒋孝勇到美国邀夫人返台。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青年时代的蒋经国(右一)

  对蒋经国而言,孝武个性冲动,女儿孝章因婚姻之事长年避居美国;个性较内敛的幼子孝勇成为最适合的接班、襄助政务的人选。据蒋经国的副官翁元回忆,每周二、五是蒋孝勇向父亲报告各种公私杂务的日子,也因为可“上达天听”,敏锐的“官场”人士纷纷向太子靠拢,蒋经国也安排许多青年才俊,与蒋孝勇有较多的合作与互动机会。但无论如何,蒋经国晚年一句“蒋家人今后不能也不会参选‘总统’”,终究终止了“蒋家王朝”的命脉。

 

  此外,虽然有名医组成医疗小组为蒋经国诊治,但由于他任性不忌口、嗜甜食的结果,引发视网膜剥离左眼失明、肾脏病和双腿肌肉坏死等多种并发症。1987年8月26日,经医师再三劝说,蒋经国首次坐轮椅主持国民党中常会,首次证实他的健康状况已大不如前。尽管如此,空闲时蒋经国仍喜欢到台北近郊的阳明山和关渡等地兜兜风散心,发呆沉思。蒋经国的副官王文皓在接受台湾《联合晚报》访问时透露,在蒋经国过世前不久(1988年1月6日),蒋方良气喘病发作,情况严重,但她不愿离开已经病到站不起来的夫婿去住院。为了劝蒋方良去医院,蒋经国坐着轮椅,决定陪蒋方良住院,在“荣总”病房,一人一间。蒋方智怡说,婆婆长年为气喘病所苦,1月6日那次气喘发作时,其实状况比公公更不好。未料蒋方良出院后不久,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病逝于七海寓所,享寿78岁。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宋美龄

  望尽世纪之旅,宋美龄告别人间;两蒋移灵胎死腹中

 

  蒋纬国、蒋孝勇同样因病过世,对宋美龄、蒋方良带来更大的打击,蒋家几乎全盘移居海外,不再过问政事,相关争议在台湾社会终于也不再起波澜。宋美龄稍后也透过在美照料生活的侄女孔令仪对外表示,包括蒋纬国在内的蒋、孔、宋家人物,在大陆情况未变前不宜归葬故土,终于了结此前由蒋纬国们发动的反对李登辉的“两蒋移灵大陆公案”。但关于蒋家期待蒋介石能与孙中山一同归葬中山陵的想法,则还在广泛争议中,无法获得肯定的答案。

 

  2003年10月,宋美龄在纽约东八四十街格莱西广场寓楼于睡梦中长逝,安详地告别了历史舞台,终年106岁。宋去世的消息,引起全球华人社会的悼念与追思。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唁电中称:宋美龄女士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

 

  宋去世后,葬于纽约芬克里夫墓园。宋一生未立遗嘱,亦无遗言,也没有留下口述历史和回忆录,更无私人秘档留世。一生看遍人世苍茫的宋美龄,不著不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蒋氏一族,至此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在近百年之中国历史中,蒋氏背影模糊,但又影响非凡。时至今日的两岸相持及至统一问题的争拗仍源于蒋介石当年的意气与选择。中国正面临千年未见之大变局,而大历史格局中的蒋介石,经过时间的淘洗,正在变成历史,也在变成某段故事中的某段箴言,供后世观叹,也供后世在其巨大的争议声中,寻求他的历史定位。

 

  民国趣闻:蒋介石中年过后为何以光头示人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蒋介石年轻时的照片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我们在这里回首,依稀记得毛主席的挥斥方遒,记得蒋介石的嚣张,他那光头的样子是大家最有印象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他光头的秘密。

 

  蒋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中国近代史著名政治家及军事家,中华民国陆军特级上将,生于浙江奉化溪口,逝世于台湾台北的士林官邸。

 

  蒋早年赴日本学习军事,并加入中国同盟会,蒋首先是反抗清朝,接着是军阀混战,而后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入侵。蒋历任大元帅府参谋长、大本营参谋长、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缅印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一再连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并连续当选中国国民党总裁。

 

  蒋介石的标志之一乃是其文明遐迩的大光头,因此曾被史迪威戏称为“花生米”。

 

  蒋介石与陈洁如13岁,15岁与老蒋成婚(民国的女性最低婚龄为15岁),做过7年的蒋夫人,后来被宋美龄挤掉。在此书中,陈洁如回忆说发现自己身体有异,诊治良久不愈,后老蒋自己承认是梅毒,并带其去留学德国的朋友兼医生处治疗。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蒋介石光头的形象

  蒋介石日记。老蒋的日记版本众多,原本现在在宋氏家族的努力下,2006年终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公开,但仅限于1917到1931年部分。老蒋日记中有“荒淫无度,堕事乖方”的八字考语(1919年7月24日);“中夜自检过失,反复不能成寐”(1920年1月17日)。这个被后来一些人定为其身染梅毒自我悔恨的证据。

 

  老蒋除与原配毛福梅生下蒋经国外,没有子嗣的原因。这一点是“梅毒说”的重要反证。这一点可以从老蒋各位夫人、如夫人的身上看出。第一是毛福梅,育有一子,但甚至有人怀疑说,当时蒋在曰本,说经国同学的生辰八字不对头,说是毛氏偷情所生。这一说法主导者是台湾的范光陵,还要以蒋纬国临终录音带为依据。但是录音带中偏偏没有谈到这一段。其言多不为人信。

 

  陈洁如,陈13岁与蒋交往,15成婚,22岁被迫出走“留学”。陈收养一女,名“陪陪”,后来由蒋介石取名瑶光,蒋介石、陈洁如离婚后,瑶光随其养母改姓陈。陈后一直未婚,也未生育,一说是陈自己无法生育。试想,陈当时的地位公开多称蒋的“秘书”,蒋常出入总统府,很早便与宋美玲相遇,蒋如何想与陈在其20岁左右生育。

 

  第四便是宋美龄了。一个是据说宋婚前便与蒋“约法三章”,其中有一条就是不生育。但老蒋日记(该日记版本不祥)里记载宋美龄曾小产一次,后来便不再生育。至于是不能还是不再,不得而知。有人认为,老蒋前后四个夫人、如夫人,从青楼的姨娘到13岁的小姑娘,如果还能够在外面寻花问柳,真是可谓“精力过人”。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蒋介石日记照片

  退一步讲,即便常常有所艳遇,当时的医疗条件对梅毒早已不在话下,让老蒋非要熬到病得不能生育,头发脱落,实在是难为他了。再说,梅毒造成的脱发,不是光脱落头发,而是全身性的。老蒋一簇胡子应该不是假的。而通过对一些老照片的观察,可以发现,老蒋其实是非常短的短发,根本不是脱发。

 

  下面的这个解释应该说还是比较可靠的:蒋介石年轻时头发多而密,他习惯梳分头。在曰本炮兵学校学习期间,学员一概光头,这对其造成了深刻影响。(从此老蒋还养成了餐餐七分饱的习惯,他曾经说中国人这么病,“我看都是吃多了撑的”。)

 

  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督战围剿红军时,他在南京向全国提出所谓的开展“新生活运动”的主张,并亲自担任该总会的会长。此时的蒋介石已改变自身的形象而剃了光头,以示所谓新生活军事化、艺术化和反共剿共的决心。从此,蒋介石就以光头形象出现了。

 

  蒋介石北伐险些阵亡:哪位开国大将夺刀救蒋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北伐时期的蒋介石

  1925年10月15日,陈赓救了蒋介石一命。

 

  1925年10月中旬,北伐东征军在向华阳进军途中,第三师遇到优势敌军的猛烈抵抗,久战不克,反被敌人的钳形攻势所困。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亲临前线督战,希图激励士气,扭转战局。该师系最近由粤军改编而来。虽奋力苦战,但毫无改观。在敌军冲击下,全线崩溃。蒋介石环视左右,只有连长陈赓寸步不离,紧随身边,而总指挥部的其他成员已各自逃命去了。蒋介石心力交瘁,万念俱灰,几欲杀身成仁,被陈庚竭力劝止。此时追兵更近,蒋介石因受伤而不能走动。陈庚背起蒋介石后撤。最后来到一条河边。陈赓命令部下占领滩头阵地,掩护蒋介石坐船渡过河去,脱离危险。

 

  战役中,发生了蒋介石差点阵亡的惊险一幕,幸而黄埔一期生陈赓眼疾手快救了他。

 

  陈赓被编在学生军机枪队里。商团败退后,陈赓与同学们一起乘胜追击,不久便活捉了商团一个小头目,缴获了他的军刀。

 

  全军指挥蒋介石正好从他身边经过,陈赓立刻敬礼,还把战利品交给蒋介石检阅。

 

  打了胜仗,蒋介石也很兴奋,连忙伸手去接。不料被活捉的小头目猛地挣开了学生军的胳膊,迅速夺过一把军刀挥向蒋介石。

 

  所有在场的人一时都惊呆了。千钧一发之际,陈赓一把抓住小头目的手腕,又用脚将他扫倒在地。

 

  这是陈赓第一次救蒋介石,后来的东征战场又救过一次。

 

  百万雄师过大江:蒋介石为何最后放弃南京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穷途末路的蒋介石

  面对人民解放军咄咄逼人的气势,虽然下野、但仍手握实权的蒋介石,幻想着凭借“不可逾越的天堑长江”,做起了南北分治的美梦。“梦想,总归是梦想。”78岁的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原副部长王辅一少将,当年是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唐亮的秘书。

 

  这位长期从事战史研究、著作等身的研究员说,蒋介石也意识到,兵力上的捉襟见肘,难以做到全线防守长江。

 

  “蒋介石防御的真正重点,是沪杭,而非南京。”101岁的开国少将、时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的陈锐霆说。一次争吵,便能完全看出蒋介石的真正用心。

 

  当年的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生前在回忆录中,完整地记录下了这次国防部会议上的争吵经过。

 

  1949年3月初,南京,国民党政府国防部。

 

  李宗仁、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蔡文治等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正在召开作战会议。

 

  李宗仁说:“军事上发展到今天这步田地,需要守江,把我们的命运寄托在长江天险之上,虽已属下策,但是我们毕竟还有强大的空军和数十艘军舰,这些是我们的长处,如果我们善加利用,共军未必可以飞渡长江。”

 

  参谋总长看看作战厅厅长蔡文治说:“先说说你们作战厅的计划。”

 

  蔡文治说:“我军江防主力应当自南京向上下游延伸,因为这一段长江江面较窄,北岸支流甚多,共军所征集预备渡江的民船,多藏于这些河湾之内。至于江阴以下长江江面极宽,江北又无支河,共军不易偷渡。”

 

  就在蔡文治走到江防作战地图前,还要继续讲解时,京(南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断然打断他的话:“这一方案根本行不通,它违背了总裁的意图。”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渡江战役资料图

  汤恩伯说:“我认为,应把主力集中于江阴以下,以上海为据点。至于南京上下游,只留少数部队应付应付就可以了。”此言一出,四座哗然。

 

  顾祝同说:“守上海,而不守长江,此乃下策。”

 

  李宗仁说:“汤司令可否重新考虑?”

 

  作为蒋介石的心腹重臣,汤恩伯手握上自江西湖口,下至上海的45万大军。蒋介石给他制定的京沪地区的作战方针是:以长江防线为外围,以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为核心,采取持久防御方针,最后坚守淞沪,以台湾支援淞沪,然后待机反攻。这个作战方针,李宗仁等人并不知道。

 

  汤恩伯想都没想,拒绝李宗仁说:“这是总裁的方案,我必须执行!”

 

  蔡文治实在忍无可忍,对汤恩伯说:“就战略、战术来看,我想不论中外军事家都不会认为放弃长江而守上海是正确的。现在代总统、顾参谋总长都同意我们作战厅的方案,为什么你独持异议?”

 

  汤恩伯还是把蒋介石抬了出来:“我不管别人,总裁吩咐怎么做就怎么做!”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渡江战役资料图

  蔡文治顶了汤恩伯一句:“总裁已经下野了,你还拿大帽子来压人,违抗参谋总长的作战计划,如果敌人过江,你能守得住上海吗?”

 

  汤恩伯根本不把蔡文治放在眼里,把桌子一拍,大声嘶吼道:“你蔡文治是什么东西?!什么守江不守江,我枪毙你再说,我枪毙你再说……”说完,汤恩伯把文件一推,便冲出会场,扬长而去。

 

  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表达了对蒋介石、汤恩伯的极大不满——

 

  “蒋先生最不可恕的干预,便是他破坏了政府的江防计划,蒋先生原非将才,东北及徐蚌二役可说是他亲自指挥垮了的。当时我和白崇禧力争,徐蚌之战应本着‘守江必先守淮’的传统原则作战,而蒋不听,硬要在徐州四战之地与共军作战,卒至一败涂地。此次守江,虽属下策,但是我们空有强大的空军和数十艘军舰为共军所无,若善加利用,共军亦未必可以飞渡长江。无奈蒋先生无意守江,却要守上海一座死城。执行他这错误战略的,便是他最宠信而实际最脓包的汤恩伯。”

 

  “就在李宗仁指示南京卫戍总部制订防守南京的计划,并令国防部拨款构筑防御工事之时,汤恩伯已在秘密地将江宁要塞的大炮拆运上海。”84岁的南京市政协专员王楚英,当年是国民党52军副参谋长,“在南京孝陵卫的汤恩伯总部指挥所,经常控制着一二百辆卡车,准备随时离开,并没有死守南京的打算。”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解放军炮打金门 蒋介石为何连喊了三声好

  1958年7月18日,中央军委召开紧急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宣布:“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叫中东,最近那里很热闹,搞得我们远东也不太平;人家唱大戏我们不能只做看客,政治局做出了一个决定─炮打金门!”毛泽东表示,中国民众上街游行示威是在道义上和政治上支援“中东人民反侵略”,但光是道义支援不够,必须有实际行动,攻打金门马祖地区,牵制美军在远东的兵力。

 

  8月下旬,马祖上空每天都有解放军上百架飞机组成的机群飞临,明摆着中共将要发起解放马祖战役的架势。蒋军被迷惑了,急忙把三分之二的海、空力量调防马祖区域。

 

  8月23日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上,毛泽东简明扼要地说:“我们的要求是美军从台湾撤退,蒋军从金门、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这日中午12点,福建前沿阵地万炮齐鸣,大小金门、大担、二担等蒋军盘踞岛屿,遭到猛烈的轰击。三天之间,10万发炮弹倾泻在这些岛屿的机场、弹药库、油库和前沿及炮兵阵地上。国民党守军猝不及防,死伤3.6万余众。副司令吉星文、章杰、赵家骧均伤重殒命。在蒋军阵地上的两名美军顾问,也在炮击中丧生。金门防区司令胡琏因躲入地下指挥部,逃过一劫。

 

  金、马守军伤亡惨重的消息立即报到蒋介石那里。他听后,长时间紧蹙的眉头骤然舒展,竟然情不自禁地连喊了三声:“好!好!好!”

 

  这让蒋介石身边的人都很诧异,总统被打迷糊了吗?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总统此时的心事,被毛泽东猜到了。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在金门炮击开始后的一天,毛泽东说:“向金门打炮,也不是为了解放金门,而是蒋介石希望我们打炮,这样他就有了借口,可以抵抗美国的压力。”

  美国人给蒋介石的压力是要制造“两个中国”、“托管台湾”,要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面对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的步步紧逼,蒋介石虽硬着头皮顶着不撤,却一直找不到有力的理由回绝杜勒斯,这成了他一块心病。中共的炮击行动,给他送上一个再好不过的借口。

 

  在蒋介石授意下,台湾声称将坚守金、马,并反对美国关于海峡中立化的建议。蒋介石亲自出席中外记者招待会,发表谈话说:中共炮击金门,是进攻台湾的前奏。金、马是台湾的屏障,自动放弃这些岛屿,等于敞开门户。因此,金、马地区必须固守,哪怕是由国民党独立作战,也决不后撤。这等于是对美国做了针锋相对的公开回复。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在金门垂手可得的时候,毛泽东却发出了停止炮击的命令。这里又看到他的远见卓识: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你认为该打的时候,他偏偏停了。你认为该停的时候,他偏偏又打了不打美舰,只打台舰。摆出“解放”的架式,逼蒋关住金马大门。

  毛泽东玩美蒋于股掌之间,牵着美国人和蒋介石的鼻子,要他们上哪儿,他们就上哪儿。走活了整盘棋,既救了中东,又堵住了“第三者”插足之路,“保”住了“一个中国”。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