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何两次鸦片战争都没能把当时的中国人打醒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特别是有科举功名、作为社会支柱的士大夫阶层,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需要改变什么。所以该考秀才的还是考秀才,考举人的照样考举人,该种地的还是种地。朝廷没有变,民间没有变,什么都没有变。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被英国人打败我们不觉得有什么屈辱,因为英国人是我们所陌生的,我们根本不了解他们,甚至他们从哪里来我们都不知道,因为那个时代我们的地理知识非常贫乏,不知道中国居然不是天下之中心。我们的概念就是天下概念,不是国家概念,民族、国家的概念也是在甲午战争之后逐渐形成的,此前国人认为我们是真正的天朝大国。

 

  但是,甲午战争不一样,日本在中国人的眼里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岛国,人口比我们少,文明比我们低。唐代的时候,日本派了大量遣唐使来学习我们的文化,他们竟然打败了我们,我们觉得非常丢脸。这个时候,读书人、士大夫阶层开始懵了,学生何以打败老师?一个这么小的邻邦,居然把我们强大的北洋舰队一举歼灭。北洋舰队的实力比日本海军还要强一点,但是我们战败了。我们败的不是军事,我们败的是政治制度。我们的政治制度比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制要落后。我们是绝对的君主专制,人家是君主加立宪,已经是一个现代政治制度,我们还是一个传统的古代政治制度。包括康有为、孙中山在内,很多中国读书人开始反省,要改变中国就要从制度的变革开始。中国的第一轮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不是从洋务运动开始。洋务运动就是学人家,你造枪我也造枪,你造船我也造船。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开始学习人家的制度,才有了戊戌变法,才有了后面的晚清新政。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