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美女“啼妆”“斜红”是怎样的?

  核心提示:这种晓霞妆,还从两晋南北朝一路流传到了唐宋时期,改唤“斜红”。南北朝至唐宋时的诗歌中常常可以看到关于“斜红”的描写,例如梁简文帝的“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元稹的“莫画长眉画短眉,斜红伤竖莫伤垂”,苏轼的“枕破斜红未肯匀”等等。

 
历史揭秘,历史趣闻,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美女,啼妆斜红

  女子太阳穴侧,红色的新月形装饰,就是斜红

  在古代,虽然没有媒体网络和街拍走秀这回事,但被关注和效仿的时髦女郎,一直是不缺的。

 

  古代中国的时尚群体,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一是皇室宫廷,其二是权贵阶层,其三是娱乐界,也就是倡优伶人。

 

  “堕马髻”创始人是个美妆博主

 

  东汉桓帝年间,大将军梁冀之妻孙寿,不但貌美且颇有媚态,还是个美妆博主,粉丝无数。《后汉书》中说她,“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齲齿笑,以为媚惑”。她发明的这些装扮,在洛阳引起轰动,洛阳女子纷纷效仿。

 

  东汉末年的《风俗通义》对这些奇特的妆容做了一些解释: “愁眉”,就是把眉毛画得“细而曲折”;“啼妆”,即在眼睛下方描一些眼影,好似正在啼哭;“堕马髻”,就是将发髻侧在一边,模拟骑马过后发髻自然地松散歪垂;“折腰步”,就是走路的时候脚娇弱得仿佛难以承受其体重;“龋齿笑”,即因为牙痛而似笑非笑的样子。

 

  美人一会儿愁一会儿哭,又是娇弱又是体虚,发髻一歪还挺萌,朴素的东汉人民觉得美呆了,“京师翕然皆仿效之”。

 

  但是这位大将军夫人也不是什么善茬,她丈夫梁冀在外是专擅朝政的权臣,回到家见到孙寿,却像老鼠见了猫,特别忌惮。后来汉桓帝清算梁冀,两口子双双自杀,梁氏、孙氏全族被杀。

 

  孙寿的堕马髻和啼妆,却流传了下来,唐朝时还一度盛行。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