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中蒋介石嘱命宋美龄一定要做何事?

 

  第二,担心中共会乘机除掉他。

 

  蒋介石深知,自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十年来国共两党处于对立状态,无数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被屠杀;“九一八”后在他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国土、主权丧失,民族濒临危亡。按因果关系的逻辑推论,他被已经与共产党结成三位一体的东北军、西北军扣留,共产党会利用这个机会,主张杀掉他,“替千千万万牺牲的烈士报仇,给中国革命搬掉最大一块绊脚石”。(金凤《邓颖超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9页)事实上,当中共中央收到张学良电报得知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如何处置蒋介石的问题上,一度杀蒋复仇主义占了上风,认为现在是清算血债的时候了,蒋“虽百死也不足以赎其罪于万一”,(《红色中华》第316期,1936年12月16日)主张严惩。不过,共产党很快调整了策略,确定了释放蒋介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14日,在端纳的劝说疏通下,蒋介石同意搬出新城大楼移住张学良公馆。在张宅,张学良向蒋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等八项和平解决事变的条件,并明确告诉他有共产党和红军参加其间。(蒋介石日记,1936年12月14日、15日)就是在知道了有中共和红军参加的情况下,15日,蒋写了给宋美龄的信,表明他决心“为国牺牲”,“为革命而死”,并交代安排家事。信交黄仁霖转交,他一遍一遍的念给黄听,“为黄朗诵者二”,希望黄记住这些内容,即使信被张学良扣留,回去后可以向宋美龄口述。(蒋介石日记,1936年12月15日)17日,应张学良的邀请,周恩来率李克农、罗瑞卿、张子华等人以红军代表团的名义到达西安,共商事变解决大计。蒋介石以为共产党来插手其间,会加重他的危机处境,会加速他的死亡。后来宋美龄至西安,蒋亲自对宋说:“此事症结在于共产党。”(蒋介石日记,1936年12月23日)蒋介石担心中共会乘机除掉他,是他写下遗嘱的又一个原因

 

  第三,恐惧西安方面孤注一掷。

 

  蒋介石的生命安全取决于西安方面。事变发生后,他与张、杨处于严重对立状态。他12日被扣押后,张学良曾多次去见他,他态度倔犟,说话赌气,不容分辩;让他从新城大楼移居到金家巷高桂滋公馆,起初他坚决不肯,后虽同意移居张学良公馆,但与张学良约言:“移住后一切事大家皆听从委座之意办理”,并送他早日回南京。(蒋介石日记,1936年12月15日)及到张宅,张向他提出和平解决事变的八条,他严厉拒绝,并痛斥张学良,“深恨其无耻无信一至于此”。16日,南京方面继13日决议先褫夺张学良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又正式颁发讨伐张、杨令,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顾祝同、刘峙为讨逆军西路、东路集团军总司令,分别在兰州、潼关集结十数万兵力,东西呼应,对西安进行军事威慑,并派飞机轰炸渭南地区。张学良忍辱着南京国民政府的严厉处罚,请被扣押的蒋方震劝说蒋介石给南京中央写信,停止轰炸西安和军事行动。蒋介石却提出限期送他回京为交换条件。蒋的不合作态度,使得事变几乎没有一点解决的希望。张学良、杨虎城非常焦急,由张去对蒋说,如果中央军仍向前进攻,西安方面军队只有“退却”。蒋明知退却即是挟他“他往之意”,仍“置之不答”。(蒋介石日记,1936年12月17日)这使得绝不赞成杀蒋的张学良,也同意了中共代表周恩来提出的:“答应保蒋安全是可以的,但声明如南京进兵挑起内战,则蒋安全无望。”(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关于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第214页,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版)杨虎城在扣押蒋介石后,态度谨慎,认为蒋气量狭小,翻脸不认人,如果轻易放蒋,恐遭打击报复。东北军和西北军中直接参与抓蒋的少壮派军官,则担心不杀蒋会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主张杀掉蒋介石。随后张学良又派蒋百里劝说,同意照蒋介石意三日内回京,蒋这才于17日给何应钦写信,命令停止军事行动和停止轰炸西安三天。当然,在有关和平解决事变的条件还没有达成之前,张学良、杨虎城是不可能释放蒋介石的。蒋对此也知之甚明,他在19日的日记中说:“至今三日停攻之约期已满,张并无任余回京之表示,余亦并无回京之希望,盖明知张之前日约言为诈也。”蒋介石感到被释放的可能性渺小,心理上作了被杀的准备,他在同一天的日记提要栏内写道:“鼎镬在前,刀锯在后,人生死亡不过五分钟而已。十字架之受难,余不承辱,谁复承受。威武不能屈。庶乎我无愧受洗礼矣。”宋子文日记也记述了当时西安方面有杀蒋介石的可能。宋子文以私人身份抵达西安,经过与张学良、杨虎城商谈,他发现虽然蒋的生命暂时安全,但整个西安局势依然十分凶险。他20日日记云:“我得出个印象,委员长性命正处非常危险之状态。他们已走向极端,若其遭受失败之打击,他们甚有可能挟持他退往其山上要塞,甚或他们可能变成一伙暴徒,并在暴徒心态下杀死他。汉卿直言不讳告诉我,其委员会已经决定,如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事,为安全起见,他们将把委员长交给中共。这决非凭空之威胁。”

 

  西安事变发生后,是蒋介石拒不同张学良、杨虎城对话,拒绝接受西安方面和平解决事变的条件,加之南京政府讨伐大军压境,逼迫张学良17日同意在内战爆发,南京政府围攻西安前对蒋“行最后手段”,(《中国共产党关于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第213页)即杀掉蒋介石。西安方面在和平解决无望,而南京方面的军事讨伐全面进行的情况下,有可能把蒋介石杀死,这是蒋写下遗嘱的第三个原因。

 

  第四,蒋介石自知武力解决西安事变也会危及自己的生命。

 

  在蒋介石的眼里,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部下扣押长官,就是“犯上作乱”,就是“叛逆”、“叛乱”,必须严惩,因此他期盼南京政府出兵讨伐张、杨,营救他。14日,到达西安的端纳告诉蒋,南京政府已决议讨伐张、杨。蒋在是日日记中写道:“晚间端纳为余言,南京对陕变已决议讨伐,余心乃安。”南京颁布讨伐令,集结兵力向西安挺进,并对西安郊区进行轰炸,在张学良答应三天内送蒋介石出西安的条件下,蒋给在南京主持军事的军政部长何应钦写信,命令停止军事行动和停炸西安,此信由蒋鼎文于17日乘飞机送往南京。但蒋只给了何应钦三天的停战时间,他仍然“甚盼剿讨部队能早到西安”。(蒋介石日记,1936年12月18日)20日,蒋要来西安的宋子文将他“应急速进兵之意见转达中央,并示以进兵之方略。”次日宋子文回南京前和蒋介石辞行,蒋说:“照余之计,五日内可以围困西安,则余乃安全,虽危亦无惧,不可为余生死有所顾及也。”宋子文离开时,蒋叮嘱他不要再来西安,并转告宋美龄不要来西安,同时“以手势全力示以速即进攻”。(蒋介石日记,1936年12月21日)

 

  蒋介石希望南京政府对西安发动军事进攻,固然是想利用讨伐这张王牌来要挟张学良、杨虎城早日释放他,但他也知道,南京方面的军事行动将首先危及自己的生命,有可能被南京轰炸西安的飞机炸死。这一点,宋子文也很清楚,当蒋介石告诉他“军事解决为唯一之途”时,他当即“指出形势之危险性,谓军事上之成功并不能确保其性命之保全,即便西安被占,他们尚可退至接壤共区,惟国家将陷于分裂,内战四起。”(《宋子文西安事变日记》,1936年12月20日)蒋介石明了自己期望的军事讨伐将不能保证自己的性命安全,这是他写下遗嘱的第四个原因。

 

  根据蒋介石日记的记载,随着蒋夫人宋美龄的到来,蒋改变了态度,同意由宋子文、宋美龄代表他与中共代表周恩来,西安方面张学良、杨虎城谈判,并最终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12月25日,蒋介石等人在张学良的陪同下,飞离西安,于次日回到南京。西安事变以和平收场,蒋介石写下的三份遗嘱没有实现。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