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战神薛仁贵资料简介 薛仁贵到底是怎么死的

  后来唐军被困在安市城,因为皇上在军中,不敢绕道而行,后值冬天大雪,粮草不济,长孙无忌力柬退兵,隧撤退.退后,李世民对薛仁贵说了这样的一翻话:“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意思是我的将领们都老了,每当遇到战事都不中用了,我想找能托付门户的人,看来就是那个人了,这次征发,就算得到辽东也不是我高兴的,最高兴的是能得到你这样的一个人才.太宗话“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几乎成了名言.那尽辽东大地,百万领土来评价薛仁贵,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又提升为右领军中郎将.

 

  当然,回到中原以后,薛仁贵并没有被为以重任,一个农民出身的士兵又能给什么呢,但是他被派驻扎玄武门,那是唐太宗得天下的门,也能看出意义非凡,“守天下之门”并且日后他也做到了.就这样没什么战事,薛仁贵守了12年的半的玄武门.

 

  公元654年3月唐高宗永徽五年,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爆发。水冲至玄武门,薛仁贵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以救高宗。高宗感其恩,并特赐御马一匹。救了皇帝一命,出头之日不远了……

 

  公元657年闰月正显庆二年,右屯卫将军苏定方进军西突厥,薛仁贵虽没参加,但献出了最重要的政治决策,为苏定方灭西突厥做出重要贡献.简单说就是分化敌人的势力,善待一方,使其内部内部乱,具体说就的计策就多了.苏定方,大唐名将,是李靖的嫡传弟子,李靖兵法的继承人,比薛仁贵大24岁,这样一位大将能接受薛仁贵这一个看门将军的意见,可见他对薛仁贵的尊重.

 

  到公元658年,已经44岁的薛仁贵,终于开始自己统帅军队,开始了自己那传奇的指挥生涯,已经44岁了……

 

  公元658年六月薛仁贵随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骚扰高句丽,薛仁贵甩众一举攻克赤烽镇,斩首400人俘100余人.(独立指挥)

 

  公元658年6月高勾丽派遣大将豆方娄率3万人迎战唐军,被唐军击败,斩首2500级。(参与指挥)

 

  公元659年11月薛仁贵率军与高丽大将温沙门大战于横山(今辽阳附近华表山),薛仁贵匹马当先。高句丽军无法抵挡,大败而逃。

 

  已经是军队的统帅了,还能身先世族,可见其勇猛与实力(独立指挥)。

 

  公元659年11月唐军与高句丽军战于石城,薛仁贵单骑冲阵活捉高句丽箭手。此战开时,高句丽一神箭手,连射杀唐军10余人,此时薛仁贵怒发冲观,并没有用他最擅长的射箭与对方对垒,而直马冲过去,那箭手射箭全被薛仁贵躲开,近其身,将那神箭手活捉而回,可见其武艺之强.

 

  公元659年12月薛仁贵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押送东都洛阳。薛仁贵因功升任左武卫将军,封为河东县男。生擒的那叫契丹王,是契丹政权的君主阿卜固,这是薛仁贵生擒的第一位政权君主,瞧好了,后面还有几个“大王”被薛仁贵给活捉了……

 

  马上薛仁贵要开始进行他那下一段奇幻传奇了.

 

  公元661年10月龙朔元年铁勒进犯唐边。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副总管。出发前唐高宗宴请将士,席间唐高宗对薛仁贵说;“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唐高宗大吃一惊,又不好意思,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

 

  公元662年龙朔2年2月,回纥铁勒九姓突厥(九部落)得知唐军将至,便聚兵10余万人,凭借天山(今蒙古杭爱山)有利地形,阻击唐军.公元662年三月初一唐军与铁勒交战于天山(今蒙古杭爱山),铁勒派10余员大将前来挑战,薛仁贵连发3箭,敌人3员将领缀马而亡,敌大军见之,立即混乱,薛仁贵指挥大军趁势掩杀,遂不时,敌人13万大军不战,全部下跪投降.呵呵,第一次10万人以上向薛仁贵下跪投降。因为铁勒骚扰唐边境达数十年之久,薛仁贵为消除后患,一了百了,将13万投降兵就地活埋,蒙古航爱山现在还有坑杀遗迹.后来继续北进,将铁勒首领叶护3兄弟生擒(第二次生擒政权君主了),从此回纥九姓突厥衰落.当时世间流传歌谣“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想想这仗打的多漂亮啊,战争本来是艰苦,残忍的事情,士兵能唱着歌回家,损失很小,看着都多高兴。

 

  这次战役,仁贵虽然立了大功,但主将郑仁泰的犯了错误,导致了这次战争不完美。铁勒的思结、多览葛等部落本来要投降,郑仁泰不结纳,反而出兵捕获了对方的家属,赏赐给部下,这些部落只好逃亡。郑仁泰派兵追赶,不但没有找到敌军,还因为缺乏粮草,损失了许多兵员。仁贵自己也掳掠了女子,自纳为妾,并且收受了许多贿赂,回来以后便受到弹劾。高宗皇帝因为仁贵立了大功,没有和他计较。

 

  天山之战本来可以一举消灭铁勒,开拓唐朝西北边疆,从而遏制东突厥势力的发展,但由于主将郑仁泰的严重政治性错误使得此战前功尽弃。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使得对唐边境威胁达数十年的铁勒族在不到一个月就马上衰败,可以说是古代将军唯一一位……

 

  接着就是薛仁贵自己指挥才能大发挥的舞台了,灭高句丽之战

 

  公元666年乾封元年,高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与其弟泉男建、泉男产不和,泉男建自称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于是派其子泉献诚到唐朝求援。公元666六月初七,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领兵救援泉男生;任命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担任向导。公元666,左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共同讨伐高丽。公元666年9月,庞同善大败高句丽军。

 

  公元666年9月薛仁贵统兵出征。公元666年12月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司列少常伯郝处俊为副大总管,契苾何力、庞同善亦为副大总管并兼安抚大使,水陆诸军总管和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亦受李绩节度,诸路合击高丽。征调河北诸州县的全部租赋以供辽东军用.公元667年9月14日乾封二年李绩兵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留契苾何力镇守,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

 

  新城是唐军物资和指挥部集中地,这要丢了可就完了,可是李绩却认为前方应该没有兵了,并没注意新城的防守,往往这样就会出事故,果然公元667年9月,泉男建派兵夜袭二人的军营,新城告急.还是关键时刻啊,薛仁贵算的准啊,神降天兵,突然杀到,把处于劣势的形式瞬间扭转过来,倒过来斩杀敌人数百人,解救了新城之围。

 

  公元667年10月,薛仁贵主力3000人及后军于高句丽主力部队(有书记载高句丽军出战士兵多达20万)会战于金山(今辽宁本溪东北之老秃顶山),薛仁贵率部灭其两翼,拦腰截段.大胜之.斩首5万余.这次战役又体现出薛仁贵这位天才的军事家,指挥能力,面对敌人数十万的士兵阵势,薛仁贵亲自指挥仅仅带领3000骑兵像切蛋糕一样把敌人20万的阵势给轻松切开,奋力冲杀,后大军跟上,斩杀敌人首级就5万余个,伤者不在其内.公元667年10月唐军乘胜攻占南苏(在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木底(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苍岩(今吉林集安西境)3城,与泉男生部会合,赢得了金山之战的胜利。高宗皇帝亲笔写诏书慰劳仁贵.金山之战是唐初年的罕见的大规模遭遇战,是灭高句丽四大战役最关键的一次战役,基本消灭高句丽精锐部队,为彻底胜利奠定基础,此战由薛仁贵亲自指挥,攻不可没.战后,李绩再次认为前方的扶余川中应该没敌人主力了,于是带兵绕海边走敌人布防空虚之地前往平壤.但是他又错了.

 

  公元667年11月下,薛仁贵仅带2000玄甲骑兵(唐军精锐之精)正面前进,发兵扶余城,有的将领大力反对,认为人实在太少了,搞砸了不好收场但是薛仁贵说:“兵不在多,在主将善用尔.”兵贵神速,接着一场人类战争奇迹又出现了.正如李绩判断失误,扶余城还有10几万敌军,当金山之战失败后,敌人派出这10万人准备快速进攻新城,夺回主动权,这时候要没薛仁贵,那后果.当敌人行军的时候根本无法想象唐军居然会那么快就打过来.时逢冬天,东北大地,白雪蔼蔼,薛仁贵2000玄甲骑兵全部白衣银甲.当他们发现敌人的时候,薛仁贵当机立断,利用骑兵平原优势,冲杀敌人.于是在白色的雪域平原上,正在行军的高句丽兵看见一大团白色飞冲而来,还以为是雪崩呢.薛仁贵指挥杀敌,用了七个时辰,不到15个小时的时间斩杀敌人2余万,剩余7万余逃回扶余城,这次战役也要看出唐玄甲军的战斗力恐怖之处(曾经的唐夏虎牢大战,数千破十万也是这支军队,这是李世民亲自建立,差不多可以称之为特种部队的军队,不过没有优秀的指挥官也是白瞎)

 

  率领2000人继续前进,后也大部队跟到,公元668年2月20日,花了3个月的时间,以薛仁贵为主的部队攻占坚固的扶余城.之后扶余川中40多座城市望风而降,40多座城市啊..想起乐毅就是连下70余城,但是这里40多座城市是不战而降,当然薛仁贵声名鹊起,威震辽海,自此,高句丽所最惧怕之人为薛仁贵。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